僑務委員會日前公布行政規定中的「華僑」一律改為「僑民」。對此,僑委會委員長吳新興今(21)日指出,這是比較包容性、中性的字眼,「因為有人說他不是華僑」,讓僑委會很困擾,所以用憲法第141條中的用法,通稱僑民。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今早邀請僑委會專案報告並備質詢,民進黨立委黃偉哲問吳新興,僑委會日前公布行政規定中的「華僑」一律改為「僑民」,這是公文作業稱呼改變,還是日常用語改變?吳新興答覆,過去兩年中僑界有不同聲音,有人說他是台僑、華人、華生(華人學生),所以僑委會根據憲法第141條中,官方稱呼一律改「僑民」,包容性比較大。
吳新興也補充,官方以及法律定義上,僑民必須具有中華民國國籍,廣義定義來看「只要認同台灣或中華民國就算。」
對此,國民黨立委李彥秀批評,在華僑眼中這是政治操作、族群對立,無論華僑習慣如何自稱都尊重,但對於華僑的名稱要有一致性,有很多華僑對中華民國有認同,改成僑民後恐讓下一代離中華民國越來越遠,不要因為政黨輪替就改變作法。
吳新興重申,這是比較包容性、中性的字眼,因為有人說他不是華僑,讓僑委會很困擾,過去兩年來越來越多這種抗議,怎麼做大家都不滿意。
此外,民進黨立委羅致政提到,美國、加拿大等地航空公司被要求在官方網站在改成「Taiwan, China」,瑞典稅務局也把台灣改成「Taiwan, China」,甚至GAP出售的T恤上有地圖,地圖上的中國沒包含台灣也被迫道歉,僑界反應為何?
吳新興答覆,僑界非常不滿,之前加拿大僑胞自發性投書國會議員,也發文給媒體,僑委會非常支持這些自發性行動。羅致政認為,政府要塑造輿論,讓僑界動起來,主動協助僑民一同要求當地官方作出回應。
至於有沒有僑團站在中國立場發生?吳新興說,「如果是我們的僑團,基本上沒有。」羅致政說,中國也會動員自己的僑團在國外支持國家立場,所以要判斷哪些僑團是親我的,且在補助上要有取捨。吳新興說,過去兩年對於親中僑團,我們都不會補助,他們也不會申請。
吳新興說,僑委會有清楚掌握,因為海外親中、親我團體都有無形的界線,分得很請楚。
此外,民進黨立委羅致政提到,美國、加拿大等地航空公司被要求在官方網站在改成「Taiwan, China」,瑞典稅務局也把台灣改成「Taiwan, China」,甚至GAP出售的T恤上有地圖,地圖上的中國沒包含台灣也被迫道歉,僑界反應為何? 圖:黃韋銓/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