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都委會今 (27) 日召開第919次大會,審議新竹公道三新闢道路徵收案,以及桃園航空城區段徵收案。由於這兩案規模龐大,內政部卻急於在剛辦完聽證不久就一口氣要同時審查,引發當地居民與民間團體的憂慮,到場呼籲委員嚴審切勿因選舉考量,甘願淪為橡皮圖章,放水審查。

居民並將事先準備好的泥土傾倒在與會者身上,象徵長期以來的土地炒作、濫行徵收,已經壓得大家喘不過氣。桃園航空城居民呂理坤表示,他居住的「宏竹里、三塊厝」地區,位於航空城計畫區邊陲,距離跑道遙遠,「再公展版」計畫已經將之剔除,顯示根本沒有徵收必要。今天若是重新被劃入,一定會成為歷史笑話,居民也絕對會在行政法院挑戰本案,跟內政部沒完沒了。

民團:切勿將「宏竹里、三塊厝」重新納入徵收,「水尾地區」亦應剔除

台灣人權促進會居住權專員林彥彤指出,在2010年的區域計畫裡,航空城僅預計徵收一千一百多公頃,但是到2014年都市計畫,卻暴增為三千多公頃。在民間團體爭取下,2017年的「再公展」版本雖將「宏竹里、三塊厝」地區共127公頃剔除,但都委會卻又考慮將這127公頃重新納入,並於日前舉辦聽證,完全是對居民的折磨。

 水尾地區的居民戴香妹也表示,他們與宏竹里、三塊厝同樣位於航空城計畫邊陲的,卻僅因屬於「二期發展區」,無法參加兩次重大聽證(2016年4月、2018年2月),根本如同「次等公民」,只能任憑官僚宰割。環境法律人協會專員楊品妏補充,在2010年的區域計畫中,水尾地區位於航空城計畫範圍外,本就屬於「南崁地區都市計畫」的一部份,故應剔除於徵收範圍外,回歸南崁都市計畫;其餘二期發展區,則應舉行聽證,檢視是否有徵收必要。

針對2/3舉辦的航空城聽證,民間團體指出桃園市政府及贊成徵收方代表未遵守協調會議結論,竟在2/3聽證會當天提出新事證「突襲」,導致相關交通問題在當天無法釐清,但聽證主持人又不願再開聽證予以討論,使得聽證總結竟包含許多與事實相悖的交通結論,導致聽證喪失「釐清爭點」的功能。現行規劃許多荒謬之處,亦未能經由聽證釐清,例如航空城計畫人口僅18萬,依法僅能劃設92.5公頃的商業區,但「再公展版本」卻劃設了322公頃,達「全桃園市」現有商業區的七成之多!因此,民間團體希望都委會能夠瞭解到這部分的程序瑕疵,並進行彌補。

新竹公道三:九成贊同是假象,市府應重新評估替代方案,切勿強拆民宅。

針對公道三案,不贊同方代理人連郁婷律師表示,公道三案是內政部聽證要點通過後,第一個由都委會決議舉辦聽證的案件,許多專家學者和人民團體,都在關注其結果是否真的能有拘束行政機關的效力。但很遺憾,本次聽證會除了有程序上的瑕疵和資源不對等的問題外,結果更是令人失望。由主持人所撰寫的聽證總結,內容只將各方意見併陳,卻消極地不進一步對爭點作出判斷,也根本沒有具體結論,等於是無法讓行政機關按照聽證結論做出行政處分。這樣毫無結論的聽證結果,完全不符合各界期待,也無法達到大法官認為聽證可以賦予利害關係人程序保障的目的。

時代力量新竹黨部北區主任林彥甫指出,新竹市政府在聽證會上主張有九成居民已同意拆遷,但真相是,有高達74%的住戶是被歸類在「可接受(含無意見)」,贊同(徵收)戶實際上只有14%,且甚至連贊同方的代表,也不清楚以地易地會出現坪數縮水的狀況、不知道他們認定的租金補貼還在市府研議中,根本尚未定案。另外,在聽證過程中,有3位住戶表示完全不知道有替代方案可以避免自己的家被拆,先前是迫於鄰居壓力才勉強接受市府的補償方案。現在3位住戶都轉向要求市府採替代方案,同時也證明「可接受」並不表示同意拆遷,市府根本是誇大其辭。

林彥甫表示,市府一再說不贊同徵收方未引用106年鼎漢公司所做的最新數據,所以一律不正面回覆不贊同方提出的諸多質疑。但事實上,鼎漢公司僅針對現行路口車流量和道路服務水準做調查,卻沒有更新公道三未來預估的車流量,也沒有現行方案與替代方案的成本效益分析。由於市府並未提出專業的數據,導致聽證主持人無法對爭點做出任何具體的結論。林彥甫強烈呼籲都委會應秉持專業的立場,在市府提供更新資料前,絕不輕易通過本案都市計畫。

反對徵收住戶李淑芬不滿市府認為若採取替代方案,所有都市計畫程序必須重啟,會消耗許多社會成本和時間成本,且欲將這些成本加諸於反對徵收戶身上。她強調這二十多年來,她也一樣飽受煎熬,假如市府最開始就選擇使用公有地的路線,說不定公道三現在早就已開闢完成。李淑芬表示,市府如果要強行徵收她的房子,就必須要有強烈的理由來說服住戶,而不是用似是而非的主張來欺騙人民。新竹市到處是彎路,為何獨獨公道三不行?新竹縣政府規劃的台1線替代道路都可以選擇彎曲但拆遷戶數最少的路線,為什麼新竹市政府不能體恤人民的辛苦?

環團及居民呼喊口號反迫遷。   圖 : 台灣人權促進會/提供

時代力量新竹黨部北區主任林彥甫表示,新竹市主張有九成居民已同意拆遷,但真相是,贊同(徵收)戶實際上只有14%   圖 : 台灣人權促進會/提供

民團演出行動劇抗議。   圖 : 台灣人權促進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