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就是要吃鍋!但吃什麼鍋補什麼就不是一般消費者所熟知的資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醫師黃奎祐將為大家解釋吃鍋到底補「什麼」,而這些鍋有哪些功效,吃太多上火又該怎麼辦?這些問題一次解釋給你聽!
冬令進補,吃些薑母鴨、羊肉爐、燒酒雞或麻油雞,已成民眾最常見的食療方法,在冬季進補名單中,排在榜首的應該算是「薑母鴨」,黃奎祐指出,薑母鴨常加入老薑、川芎、當歸等藥材,主因「鴨」在中醫觀點是「補陰,甘冷,滋陰補虛」,屬甘冷食材,薑母鴨的好處是在氣血雙補的同時,搭配鴨肉滋陰降火的功效,難怪會成為冬天進補的主要鍋類。
而冬天怎麼可以不吃羊肉爐呢!羊肉爐加入白蘿蔔一起煮,助消化又暖身,是冬天必吃的美食。黃奎祐表示,「羊肉爐」因羊肉「補虛勞,甘熱,屬火,可益氣血,壯陽道,開胃健力,通氣發瘡」的特性,搭配生薑、當歸、黃耆、川芎,與米酒同煮,可促進血液循環,有助四肢冰冷的人保持溫暖。不過羊肉是溫補食材,體質太燥熱者不建議吃。吃的時候建議和冬季盛產的白蘿蔔一起煮,可幫助消化,也藉由涼性白蘿蔔加白菜降低羊肉燥性。白蘿蔔是冬季的時令蔬菜,也是養生的好食材。蘿蔔特別含有維生素A、C,熟食則能益脾和胃,消食下氣。
另外,冬天常吃的「麻油雞或燒酒雞」,一方面因雞肉「肉甘溫,補虛溫中」;加上川芎、當歸、桂枝、茴香、枸杞,與酒同煮,其補效較十全大補湯來的溫和,。烏骨雞則是,益氣養血,補腎益精對於疲倦偏腎虛的身體有很好補益的效果。吃薑母鴨和燒酒雞時,也可加涼性蔬菜,如大白菜、高麗菜等降低燥性,幫助益脾和胃,消食下氣。至於「十全大補湯」這種充滿中藥材的食補是用人蔘、白朮、白芍、黃蓍、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熟地黃、肉桂枝等藥材,加肉類同煮,此食療適合「氣虛兼血虛」的人食用。
在進補前多注意自己的體質,選擇適合的食療,不只能暖身,還能配合節氣調養身體,不過要記得千萬別過量,吃太多並不會補多,反而會讓肥肉們成長!黃奎祐指出,其實藥膳等食材的內容沒有特別覺得哪些不該多吃,相反的,應該是根據人的體質來決定是否需要補這麼多藥膳,藥膳本身沒有好壞,配合適當的體質做進補,就是好的藥膳。
最後黃奎祐強調,進補也要循序漸進,短時間吃補太多藥膳反而容易出現上火的症狀,如口乾舌燥、口破、便秘、甚至流鼻血等,這時候可以吃些綠豆薏仁湯降火氣緩解體內之燥熱感。再搭配些山藥,能防止脂肪沉積在心血管上,保持血管彈性。選擇食療及藥膳進補時,必須先了解自己的體質,找出體質屬性,才能達到保健養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