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前夕,高教工會教育部抗議呼籲,因為每年大專教師減少了六百多名,光是去年大專助理教授就減少了991人,教師高齡化與高教工作機會的改善,必須透過調降生師比,才能獲得改善;高教政策不能老是玩放「高空煙火」的把戲。

教育部高教司曾新元科長指出,教育部已看到這幾年生師比有微幅上升的現象,教育部目前先透過政策來引導改善;教育部目前推行的深耕計畫重點放在教學,計畫的主軸經費的五成用在教學,總經費的20%用在改善生師比,聘任新進的相關研究人員,讓國內外的博士回到校園職場環境。

高教工會祕書長陳政亮表示,最近科技部推出了年輕學者養成計畫,哥倫布計畫(35歲以下)與愛因斯坦計畫(32歲以下) ,提供三到五年的研究經費,每人每年五百萬到一千萬,預計每年補助30到50名學者,預計將投入五十億,如果把這些錢拿來作基礎建設的改善,改善生師比,可以讓更多年輕人進入職場。

高教工會指出,年輕教師缺乏合理機會下,處境艱難,甚至助理教授被改為一年一聘,成為不受教師法保障的「專案教師」,隨時可能遭到不續聘;政府該做的是拿出資源,普遍改善大專院校的生師比(恢復至1990年代的公立學校水準,約18.5),增加專任聘僱機會,確保編制外的編制內同工同酬同權,才能讓高教妥善發展。

高教工會指出,教育部這些現象不是不了解,從教育部統計資料就發現,大專院校不但員額縮減,對於青年學者來說,大幅失去機會,導致教職的高齡化。以年齡35~44歲的的專任教師為例,在97學年度還有1萬9720人,但是到了105學年度只剩下1萬1491人;而低於34歲的年輕教,在97學年度還有3444人,但是到了105學年度只剩下了1255人,這反映了政府沒有提供合理的就職機會。

教育部高教司曾新元科長表示,教育部已注意到生師比微幅上揚現象,短期將透過政策來引導,協助博士生進入高教職場。   圖:陳香蘭/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