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應重視新住民文化之存續,成為我國多元文化特色之一,建立我國的新住民原鄉國別史,納入中央圖書館或國家發展相關機構;並且將新住民文化在地化,各鄉鎮可成為新住民文化的傳播途徑,新住民文化也能成為聯繫在地國際化的重要嚮導。此外,促進多元文化的發展,鼓勵藝文活動、學術研究與相關從業人才之重點培訓,將有助於我國在發展新住民文化事務時,人才與各項前瞻計畫實行之確保。 

  1. 建立新住民原鄉國別史:以東南亞為例,東南亞包括南洋群島與中南半島等十一個國家,我國新住民除大陸以外,以東南亞新住民人口為最多。東南亞長久以來與我國關係密切,然多重視經貿投資,而疏於人文、藝術、歷史、文化層面的了解。東南亞歷史背景多元且複雜,透過以我國為主體編纂東南亞國別史,將有助於奠基我國國人認識東南亞的基本素養,亦是促進各項文化事業、活動的基礎。
  2. 新住民文化在地化、在地國際化:我國新住民遍布全台各地,在地生根開花結果,成為我國多元文化之風貌。隨著文化國際化與在地化,許多在地新住民成為保留我國文化之資產,亦成為我國前進新住民原鄉各國之原動力。如何推動在地文化的國際化,以及透過國際交流使我國各縣市促進國際視野的開展,透過新住民可達到目標成效。以嘉義為例,嘉義縣民雄鄉盛產金鑽鳳梨,透過當地新住民可連結越南芹苴市盛產的鳳梨,舉辦「台灣越南/嘉義芹苴鳳梨節」,將可達到以下效益:
    (1) 當地新住民對台灣在地文化更加了解,並透過地區活動的舉辦凝聚在地新住民。
    (2) 培育在地種子新住民文化大使,推動國際交流,促進在地縣市鄉鎮的國際能見度。
    (3) 產業推動、人才培育,促進各鄉鎮的在地國際化,推動姊妹市的締結。
  3. 鼓勵藝文活動、學術研究:現行我國之新住民人才培育,囿於缺乏專任專才,蓋因過往並未建立新住民事務人才服務機制,使民間縱有能人而不得善用。此外,過往新住民相關政策過於以台灣為主體,而缺乏國際人才之引進,不利於國際人才之交流,誠為遺憾。故而,推動藝文與學術之要件如下:
    (1) 培育專任專才:文化部透過公職或特約專任職位,延攬民間新住民藝文事務之專才,促進文化部推動新住民多元文化事務。
    (2) 國際人才之延攬:以單一國家為單位,邀請對象國家之重要藝術家定期舉辦國際型藝文活動,促進人才流動,以及延攬國際藝文人才成為文化部之常任諮詢委員,為我國文化事務之推動更添心力。此外,文化部可設立專案促使我國人才前往對象國家學習藝文技藝或展覽等,為我國多元文化之典範。

         (本文作者為越南新二代/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             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