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商優秀基因生技台灣分公司向衛福部食藥署申請進口「基改馬鈴薯」,引發國人疑慮,今(22)國民黨立委盧秀燕召開記者會表達反對立場,食藥署食品組長潘志寬則回應,將依照「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的評估原則及科學證據嚴謹審查。
國內現核准通過黃豆、玉米、油菜、棉花4種共119品項基改食品原料進口國內,日前美商優秀基因生技台灣分公司申請進口「耐高溫」、「防蟲」的美國基改馬鈴薯。
盧秀燕指出,前年與綠委林淑芬理念一致、各提「校園衛生法」版本,禁止基改食品進入校園並獲三讀通過;她擔憂基因改造食品風險不明,孩子成長過程宜保護,過去營養午餐也未使用基改食品,遏阻未來放寬可能因此修正本法。然而,她擔憂基改馬鈴薯若審查過關,由於成本低廉,易流入學校營養午餐、軍中供餐及速食業者,也會衝擊國內馬鈴薯農,希望政府單位否決申請案。
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組長潘志寬表示,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21條第2項規定,食品所含之基因改造食品原料非經中央主管機關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並查驗登記發給許可文件,不得供作食品原料。他強調台灣與先進國家相同,採取「事前審核」制度,並依照與「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標準一致的「基因改造食品之安全性評估方法」審查,業者必須檢具「產品特性」、「營養成分分析」、「毒性」及「過敏誘發性之評估」資料向衛福部申請,經專家學者組成「基因改造食品審議小組」審查,沒有取得許可文件皆不可作為食品。
審查結果何時出爐?潘志寬表示目前沒有預計時間表,看業者資料齊全程度而定,該補件、該說明的就補件說明,此外,民間團體及立委的重要意見也會納入審議小組會議中參考;他強調「並沒有其他國家壓力」,也不會「放寬審查」,會依法依程序行事並善盡溝通職責。
此外,在資訊公開部分,潘志寬強調,所有「通過」以及「審議中」的基改產品都會公布在網站上,讓國人知情並表達意見。但黃嘉琳則批評,審議會議公開資訊不完整,往往只寫出「應再補件」結果,已通過食品未寫出通過理由;此外她也質疑,基改委員會萬年召集人潘子明曾公開支持基改食品,甚至跟基改業者合作發行「資料夾」打廣告。
盧秀燕補充,目前馬鈴薯國內一年需求量12萬噸,國內自產5萬8千噸,一半仰賴國外進口,其中4萬噸是整顆馬鈴薯,其餘是切片、切塊等處理過的。
校園午餐搞非基行動黃嘉琳召集人表示,食安不分政黨,目前基改馬鈴薯僅美、加、澳同意進口。國際食安把關原則不同,如美國是「實質等同原則」、歐盟是「預警原則」,台灣在食安把關上應確立原則,並成立獨立食安中心。她也強調,歐盟、美國麥當勞承諾不使用基改馬鈴薯,呼籲台灣速食業者站出來,承諾不使用基改食品。
台灣無基改推動聯盟黃淑德召集人質疑,美商提出申請是配合美國馬鈴薯產季,年底種下去明(2018)年1、2月收成,即可向台灣叩關,目前業者正觀望市場風向;她強調10多前年「抗蟲馬鈴薯」在歐洲被民眾連署擋下,甚至促使麥當勞承諾不使用基改食品;世界各國對「主食」的基改製品都較為謹慎,不讓其過關。
由於馬鈴薯含「天門冬醯胺」成份,高溫下形成「丙烯醯胺」據致癌性,民進黨立委吳焜裕任職台大公衛學院時,曾發表研究證實丙烯醯胺具致癌性並會造成基因缺損,體重60公斤成人每天吃一包小薯,罹癌風險比完全不吃者高500倍;而美商優秀基因生技台灣分公司申請的品項號稱降低50%天門冬醯胺成分。然而吳淑德質疑「降低50%」是行銷廣告語,呼籲審議委員應將民生影響、國人產品使用差異性、土地長期影響納入審查會議框架。
農委會農糧署翁震炘主秘擔憂,食品目前是衛福部主責,田間種植由農委會管理,研發階段則由科技部主責。他擔心生鮮基改馬鈴薯流到田間,會再發芽,需要特別預防。目前依據植物品種及種苗法,對輸出入及推廣銷售有嚴格管理措施,如「基因轉殖植物檢測監測小組」進行種苗管理。
關於基改食品標示部分,潘志寬則補充,現有包裝、散裝及公共飲食店家,如果用到基改原料就必須標示。
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組長潘志寬22日表示,基改食品採「事前審核」制度,依照與「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標準一致的「基因改造食品之安全性評估方法」審查。 圖:汪少凡/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