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調查顯示,只有4%的民眾知道什麼是「社會企業」,民進黨籍台中市議員賴佳微15日質詢時指出,如果民眾連社會企業是什麼都不了解,怎麼會主動支持他們的產品、服務,甚至進行投資呢?

台中市政府經濟發展局長呂曜志答詢時表示,「社會企業」的確還有很長的一段路,市府會挑選好的題目多方媒合有心投入者,也會加強宣傳,第一階段目標希望全市至少能有12家社會企業。

市議員賴佳微質詢時指出,市府經濟發展局推廣社會企業「閉門造車」,只有相關從業人員了解相關議題,提供實質支持力的民眾卻不清不楚,使社會企業發展牛步。她要求局長呂曜志說明到底什麼是社會企業。

呂曜志說,簡單來講,就是以公司型態經營,相關產品要有高度公益性,若有獲利應回歸公益,並非發股利,他個人過去在台經院工作時就是負責規劃社會企業,行政院的方案也是由他提的,目前是由政務委員唐鳳負責,他對著名網站「社企流」不僅非常了解,還曾合作過。

賴佳微說,社會企業在國際間已是各國政府推動的重點項目,韓國在2007年設立「社會企業促進法」,且成立了3000家社會企業;英國在2004年就調整了公司法新增「社區利益公司」確立社會企業的法律身份,經濟部則於民國103-105年間推動「社會企業行動方案」,但法制面仍無重大成果,認證標準也不一。台中市通過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社會企業認證的僅14家,另一項標準則只有2家。

賴佳微認為,台灣人缺的不是讓社會更好的愛心,而是不了解有這個值得投入的新領域,希望經發局可以讓更多企業、民眾了解社會企業的意涵,台中有能力也有潛力讓社會企業蓬勃發展,並藉由社會企業的參與提升台中整體長照環境、食安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