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於基隆市八斗子的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主題館其前身為台電北部火力發電廠,民國72年除役的北火電廠曾是台灣北部的電力心臟,也是20世紀初東南亞最大的火力電廠。為了讓大家更了解這座曾經是台灣北部電力心臟的北火發電廠,突顯其特殊的歷史價值與時代意義,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與台灣電力公司共同辦理「重現北火足跡計畫」。

北火足跡活動,於今(9)日正式起跑,台灣電力公司董事長朱文成代表台電捐出台電珍藏的除役機組,贈予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由海科館館長吳俊仁代表接受,這座機組將同時為本計畫藝術創作的基本素材,象徵台電永續經營及與教育連結的企業使命。

台電所捐贈的除役機組,由知名環境藝術家李蕢至進行創作,結合藝術創作展現於海科館火車月台邊,李蕢至以新舊融合之設計,將除役機組融入創作素材,及以「自然」、「動力」與「再利用」之理念,把冷硬的機具轉化成永恆的藝術,創造出富含海洋教育理念的地景藝術作品。

「重現北火足跡計畫」內容豐富多元,包含除役機組藝術再造、建物3D創意光雕、互動擴增實境AR、多用途互動數位影像展示規劃的常設展與特展、北火宿舍導覽牌誌等,除此,106年5月20日也將於基隆市八斗國小展開「重返北火日」復刻北火時期運動會之盛況,也包括時光音樂會、時光遊廊、懷舊生活市集等。這次計畫特別邀請創作歌手SEAN黃昺翔以北火重生精神為詞曲創作理念,創作活動主題曲「方向」,交織歷史與時光寶藏,飛越海洋,俯瞰世界的歌聲。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前身的北部火力發電廠,它經歷了44年的運轉,為當時的北台灣提供了充分的電力,對台灣經濟發展具有重大貢獻。除役後的北火電廠,一度閒置於八斗子,直到教育部籌建的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選擇了北火電廠遺址興建主題館後,才再度喚起大家的記憶,海科館保留了北火電廠鉚釘鋼骨結構及兩座昔日用來儲存煤礦的漏煤槽,並以海洋元素的設計包覆呈現,舊建築體的存在與再現,新與舊的對比更加深歷史的厚度。

海科館不但是國內首座也是亞洲首例以發電廠改建的國家級博物館,且在日治時代工業建築再利用的案例中,海科館也屬首例,放眼國際,也僅有英國倫敦的Tate美術館等少數案例。這計畫相關特展將於106年5月18日登場,一系列活動及常設展、特展除了以有趣、互動的方式帶領大眾更加認識台灣經濟發展動力推手-台灣電力公司外,並可透過特展進而瞭解生活中節能減碳、永續發展之重要性。

出席記者會的基隆市長林右昌,十分感謝教育部和海科館扎根地方,並表示海科館是基隆意象進步的地方,開館三年來,帶動地方進步,增加基隆城市能見度。市政府與海科館緊密合作,認知到博物館發展,不單侷限場館建築空間,還包括周遭環境,包括潮境公園、大海灣等都是重要資產。

「重現北火足跡計畫」內容豐富多元,除了除役機組藝術再造外,還有建物3D創意光雕、互動擴增實境AR、多用途互動數位影像展示規劃的常設展與特展、北火宿舍導覽牌誌等。   圖:翻攝自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北火足跡活動,於今(9)日正式起跑,台灣電力公司董事長朱文成(右)代表台電捐出台電珍藏的除役機組,贈予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由海科館館長吳俊仁代表接受。   圖:翻攝自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網站

出席記者會的基隆市長林右昌,十分感謝教育部和海科館扎根地方,並表示海科館是基隆意象進步的地方,開館三年來,帶動地方進步,增加基隆城市能見度。   圖:翻攝自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