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以來的兩岸關係陷入停滯,雖然沒有出現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一年多前警告的「地動山搖」,但北京高舉「一中原則」與「九二共識」大旗,中斷兩岸官式對話管道、停止與民進黨黨公職交流、增強在國際組織與空間上對台灣的打壓與封鎖,更拉攏積弱不振的國民黨執政8個縣市,作為分化台灣社會的統戰手段。此一「冷和」乃至「冷戰」的兩岸情勢,預料在明年春天習近平定調19大的發展路線,以及明年1月美國新總統和新政府產生之前,仍將持續。

這是近期內台灣面臨的主要外部環境變數,它又糾結在蔡英文新政府上任以來推動多項重大改革面對的阻力,以及林全內閣施政初期若干決策與團隊磨合的失誤等內部因素之中。就在北京和部分台灣媒體施壓蔡英文在即將到來的「雙十國慶演說」要對兩岸關係做出更多讓步之前,作為台灣的國家領導人,蔡英文日前透過《華爾街日報》專訪,再次清晰地論述她上任4個多月來對兩岸關係所做的努力,她也堅定地重申她維持現狀的承諾不會改變,但絕對不會屈服在中國的壓力之下,也不會重回過去對抗的老路。

蔡英文強調,她的520就職演說已經展現很大善意和彈性,而她也看到520之後一段短暫時間內中國的理性回應,體現在若干中性客觀評論,以及對蔡英文6月底出訪中南美洲邦交國的較少阻礙。但最近北京的一連串對台舉動,包括陸客來台人數減少、刻意拉攏藍營執政縣市、以及阻撓台灣參與今年「國際民航組織」(ICAO)年會,明顯是走回頭路,目的在分化和打壓台灣。

蔡英文向北京喊話,要瞭解台灣民主社會裡人民思考的方式,若過度加壓,又不能正確解讀台灣政府代表人民所釋放出的善意和彈性,她擔心兩岸關係會愈來愈僵化。若再加上先前蔡英文在民進黨30週年黨慶寫給黨員的信函中強調「要力抗中國的壓力,發展與其他國家的關係」,很清楚地蔡英文在避免兩岸關係惡化上做出很嚴肅的思考和作為,同時用耐心和一致性來因應北京單方面的施壓。

新總統的最新民意授權(mandate)當然是蔡英文抗衡北京壓力最重要的政治資產,但她沒有提到的另一項籌碼就是來自以美國為首的主要國家支持。從去年台灣總統大選到蔡英文當選就任,歐巴馬政府與民進黨維持良好溝通,美方公開給予蔡政府高度肯定,也不時呼籲習近平要務實與蔡英文對話。在ICAO參與案上,華府也多次表態力挺台灣,連帶也促成日本和部分歐洲國家支持。

在爭取主要國家信任與支持的外交作為上,蔡英文可以做到的,就是用言行的一致性和可預測性來對比習近平的不理性和蠻橫作為,這方面北京也是自食惡果。過去幾年來中國在東海和南海領土主權上的強勢與傲慢,以及在亞太地區的軍事擴張舉動,深化了周邊國家的戒心,也強化了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部署。更重要的是,有關「中國是麻煩製造者」的聲音也漸漸浮上學界甚至政界的檯面上討論。

最近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沙特(Robert Sutter)就公開表示「習近平是個麻煩,美國必須面對這個事實」。沙特曾經任職美國國務院和國會,近年專心研究亞太和台海情勢,他明確分析美國國內對於兩岸關係論辯的演進。沙特表示,美國在台灣前總統李登輝和陳水扁執政時所做增進台美關係的作為,都對美中關係帶來影響,美國甚至有些聲音主張不要因為對台政策的錯誤,造成中國報復,傷害美中交往的利益。

但沙特認為這項主張在中國霸權崛起帶來不確定性,以及台灣新領導人展現謹慎與自制之後,反而讓中國成為「麻煩製造者」(Trouble-maker)。如此的指控似乎漸漸成為國際社會的主流,北京也理解如此,因此也在周邊發動「睦鄰外交」,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但是明顯成效是毀譽參半。也因為如此,美國有愈來愈多聲音建議美國應該加強與台灣的關係,修訂若干對台灣高層訪美的政治限制。這才是台灣拓展外交空間的契機。

當然,現階段蔡政府還能夠以民意和較友善的對外關係來因應中國的分化和統戰伎倆,但隨著美國總統大選即將舉行,未來美國政府對中國外交,乃至會否延續歐巴馬任內所奠定的亞太戰略基礎,都還有變數。明年1月美國新政府上任之後,美中關係也會有磨合期,屆時若兩岸關係仍然陷入僵局,北京運用台灣作為與美國新總統互動的籌碼,那才會是蔡政府最大的考驗。

未雨綢繆起見,蔡政府應該把握現今美國與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戒慎態度,強化台灣與主要國家的實質關係。更重要的是做好國內各項改革與施政,維持足夠的民意支持,才有本錢與中國打這場持久的耐力戰。

作者:端木雲(旅居海外多年,曾從事國際新聞編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