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意外的震撼彈,就是馬習會,更被號稱是世紀大事,但效果卻不如預期,尤其馬英九帶著黑箱出門,卻帶回更大疑慮。緊接著,亞洲與世界焦點大事非緬甸大選莫屬。

8日,緬甸經過1/4世紀再度舉行大選,全國有效選民大約3200萬選民,選舉聯邦議會共664席,分別民族院(上議院)224席,人民院(下議院)440席,根據緬甸憲法規定,其中1/4席次即166席保留給軍方。週日(8日)的投票結果將於11/10有初步結果,官方則需要數週之後,才會正式公佈。

這次國會議員當選者明年2月就職,就職之後,由上議院推舉一名、下議院推舉一名、軍方推派一員,參與2016年3月總統大選,由國會議投票,獲得最高票者為總統,另外2名為副總統,總統任期5年,現任總統可以再連任一屆,而翁山蘇姬受限於憲法規定,無法角逐總統大位。緬甸至明年新政府上路之前,政治還需要面臨眾多考驗。

緬甸這次大選共有超過90個政黨競選,但有機會獲得執政機會只有2個政黨,一個是現任執政黨聯邦鞏固發展黨(USDP)與翁山蘇姬所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NLD),翁山蘇姬表示,若全國民主聯盟勝出,她一定會帶領全民盟執政,地位將凌駕總統之上,希望選民支持全民聯等於支持翁山蘇姬,她的說詞也引發軍方的抨擊。

緬甸受到軍事獨裁統治數十年,過去5年由軍政府轉為文人政府,同時推動政治與經濟改革,西方國家對緬甸的制裁也解除,這次大選雖然還是有暴力、威脅、恐嚇的單獨事件不斷發生,且種族、宗教問題矛盾激化,但國際社會對緬甸改革給予高度肯定,其中關鍵者軍方,至今仍然不願意放棄掌控局面,甚至對外宣稱這是有紀律的民主。

緬甸的民主進程全世界都在看,根據智慧交易所預測,全民聯(NLD)有機會成為最大黨甚至獲得過半的席次,但如何和平完成大選、及順利渡過政權轉移仍面臨種種考驗,雖然緬甸的民主十分脆弱,但國際社會應該支持緬甸人民的民主制度的選擇。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