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柯文哲24日表示,對於台北市住宅政策問題,他從頭到尾立場都沒有變,「平抑房價不是打房」,台北市的政策是讓年輕人住得起房子,至於豪宅不會干涉,交由市場機制決定,隨後他也在臉書上再度強調,作為一個市長,必須要兼顧所有人的利益,而不是顧此失彼。有媒體問到,是否和建商關係好多了?他則強調,和建商「以前沒關係,現在也沒關係」。

柯文哲日前在市議會備詢時表示,自己不會打房,「營造業垮掉,經濟會完蛋」,被外界質疑改變選前高舉居住正義的立場,對此,他下午接受媒體聯訪,強調從頭到尾他的立場都沒有變,高房價問題當然要處理,但台北市房屋自有率高達7成,因此「在台北市打房不會受歡迎」,政策應該是讓年輕人有房子住,但豪宅也不用干涉,讓市場機制決定就好。

柯文哲說,台北市房價年所得比高達15:1,要不吃不喝15年才能買房子,因此,短期目標是要讓年輕人有房子住,「人人買得起不是第一期目標,革命要分階段」,所以目標是至少做出5萬戶公共住宅。至於有人批評他換了位置就換腦袋,他強調,選前也不是用打房這個名詞,「平抑房價和打房不一樣」,當初設定公共住宅租金為市價85折,就是為了平抑房價,「不要漲就好」,否則房市崩盤「那太可怕」。

至於社會住宅被人認為租金太高,柯文哲說,已經設定為市價85折,有必要的話再用房租補貼,讓租金再降一點。媒體追問,現在和建商關係是否比起選前好多了?柯文哲則強調,「以前沒關係,現在也沒關係」。

柯文哲稍晚也在臉書上表示,只用「打房」兩個字,無法實現臺灣的「居住正義」。房價過度震盪,也會對整體產業造成衝擊。「打房」到底是打什麼房?打誰的房?根本無法說明。他強調,選前即主張透過穩健的公共住宅政策抑制房價高漲,「這個態度到現在一樣」,上任後自己也積極推動公共住宅政策,希望年輕人可以在臺北市住得起房子,又不會使市民的財產急遽縮水,甚至造成產業的崩盤。柯文哲強調,「作為一個市長,必須要兼顧所有人的利益,而不是顧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