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有藥商反應健保給付過低,衛福部健保署宣布,部分藥品可申請退出健保給付,未來民眾若還要使用相關原廠藥,就要另付差額,引發各界爭議。健保署3日表示,此計畫尚屬初步規劃階段,也會與醫界、藥界及付費者代表等相關團體溝通討論,依行政程序也要提到健保會報告,再對外辦理預告蒐集各界意見後,才會辦理公告,離實施仍有一段時間。

因有不少原廠藥商認為健保給付低,打算退出台灣,為避免此事發生,衛福部開會討論後,決定試辦2年的藥品差額負擔計劃,民眾若要使用原廠藥,就要多付差額,但讓不少民眾認為,此舉是讓藥品「階級化」,有錢的人可以吃原廠藥,沒錢的人就只能選擇同成分的學名藥;但也有醫界人士認為,部分藥品的健保給付確實過低,並不是很公平。

對此,健保署3日表示,二代健保修法時,藥品差額負擔有納入修法考量,但最後立法院決議採取穩健作法,先納入醫療器材,以後再考量藥品差額負擔,現因經過了一些時間,時空背景不同,應有討論試辦的空間。

健保署指出,初步規劃試辦初期為減少衝擊,考慮僅納入少數藥品項目作為參考;試辦品項是否為退出市場而自費的藥品,或原廠藥,未來在與各界溝通時,可以充分討論。

對於試辦差額負擔,有人反映藥品差額負擔會造成貧富差別待遇的問題,健保署說,實際上,健保早有實施民眾自付部分負擔的案例,例如塗藥血管支架、特殊材質人工髖關節及特殊功能人工水晶體等,10多年來並沒有出現所謂的貧富差別待遇的問題。

至於學名藥與原廠藥療效是否一樣?健保署強調,藥品品質的監控,食藥署本來就有一套嚴謹的標準把關,民眾要有信心,若對於藥品療效有疑義,亦可透過醫療人員向食品藥物管理署通報,並進一步處理。

健保署也重申,對於是否試辦藥品差額負擔,會繼續與各界討論後再決定。

(圖:中央社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