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市場信心不足,台股15日多在平盤上下游走,終場加權指數收在9259.48點,下跌42.45點,跌幅0.45%,短期內似乎無力向上突破年線反壓,成交值因投資人觀望心態濃厚而萎縮至新台幣745.73億元,其中,上週賣超高達295億元的外資,15日又賣超近44億元。

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則因外資賣股後匯出資金,以致連續多日演出開盤匯價劇升、尾盤又在央行打壓下微貶的格局,新台幣在15日午盤時仍升值逾兩角,但尾盤仍以貶值三分作收。

金融市場面對MERS疫情升溫的韓國與出口受阻的紐西蘭則在上週施展匯率貶值的政策,不禁令人聯想亞洲是否又要展開新一輪的貨幣貶值大戰。韓國將利率下調至新低點的1.5%,這可能有助於減緩韓圓兌日圓的走高,韓圓兌日圓的升值被該國指為造成韓國第一季度出口下降近3%的元凶。此外,第一季紐西蘭出口下降近18%,其中,對中國出口降幅最大。紐西蘭央行上週將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3.25%。

更重要的是,日圓兌美元的跌勢再起,美元一度升至近126日圓,直到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Haruhiko Kuroda)忽然喊話才回跌;在此之前,美元兌日圓在120日圓上下徘徊了5個月。

由於經濟前景仍不明朗,除美國外,大多數的經濟體、尤其是中國、日本以外的亞洲國家與德國以外的歐洲國家,大都陷入國外需求萎縮,國內需求疲軟的境地,導致以出口導向經濟為主的新興市場普遍面臨資金嚴重外流的風險。華爾街日報報導,根據基金業者EPFR Global的統計,僅僅在上週三為止的一週內,全球投資者就從發展中國家股市賣股套現93億美元,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高峰以來的最高水平。其中亞洲市場尤其容易受到影響,據EPFR Global的數據,亞洲股市資金流出規模為79億美元,幾乎為15年來的最高水平。

台灣的股市也面臨外資撤出的風險,以致股市持續在年線附近掙扎。外資在亞洲由買轉賣,新興亞洲市場幾乎無一倖免,台灣也被當成外資提款機,投信統計,台股上週就流出9.17億美元,在新興亞股中居冠,韓股也遭提款6.08億美元。

投資者和分析師深知新興市場的風險,但市場拋售程度如此之高仍出乎許多人的意料。近2個月,美國國債和德國國債的拋售潮打擊了全球債市人氣,而美國聯準會〈Fed〉將在今年晚些時候上調利率,可能會令資金回流到貨幣較為穩定的國家與市場,尤其是美國。

在亞洲,日圓貶值是兩、三年來亞洲較小出口國最擔憂的核心議題,雖然美元上漲,但這些出口國的貨幣兌日圓還是一直在升值,台灣的工具機業者就曾聲稱,如果台幣兌日圓升值的情況不能改善,台灣中小型工具機業者可能在3年內覆滅。

由於全球需求依然疲軟,再加上國內經濟增速下降,美元上漲以及歐元和日圓持續走低在印度、印尼、紐西蘭、菲律賓和韓國之間悄然引發了一場貨幣戰,其中,印度與印尼貨幣今年以來貶值幅度都近8%。這些經濟體的央行持續買入美元來壓低本國貨幣的匯率,以降低本國出口商品價格。

幸運的是,同樣面臨外銷市場不振與國內需求減緩的中國尚未加入貶值戰。中國迫切希望人民幣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在資本外流給人民幣帶來貶值壓力之際,中國央行反而一直進行賣出美元的操作,以使人民幣穩定地保持在1美元兌人民幣6.2元的水平附近。

黑田突如其來的發言,如果不是一項失誤,則似乎顯示日本央行企圖讓美元兌日圓匯價穩定在120附近遊走,但黑田的喊話也可能造成市場誤解;因為一些原本看空日元的外資已開始將空頭部位平倉,甚至看升日圓,從而影響日本央行刺激通膨的目標。

日元的暫緩貶值對亞洲出口國家而言是一件好事,可以避免貶值大戰更形火熱。然而,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的升息行動或許才是未來半年的關鍵,美國一旦確定升息,資金從亞洲股、債市撤出的行動必然將讓市場波動更為劇烈。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