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以色列的關係近來因為以國總理納坦雅胡3日在華府國會山莊的演說陷入緊張,導火線是先前共和黨多數掌控的眾議院議長貝納跳過告知白宮的外交儀節,直接邀請納坦雅胡赴美國國會演說。

政治的微妙之處在於,本月中旬以色列即將舉行國會大選,而納坦雅胡又屢屢反對歐巴馬政府刻正與以色列世仇伊朗進行的核子協議談判,因此,歐巴馬政府抨擊納坦雅胡利用訪美之行,將美國捲入他個人的選舉造勢,導致 美、以關係處於緊張情境。

但白宮的政治操作也不無爭議之處,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萊斯直指,納坦雅胡此舉對雙方關係造成「破壞性傷害」,因為他將美國國內政治與黨派爭鬥注入美、以關係。納坦雅胡3日發表完演說後,歐巴馬甚至譏諷納坦雅胡沒能提出更好的替代方案。

傳統上,美、以關係幾乎是美國跨黨派支持的外交議題。原因在於雙邊安全利益,更大的動力來自美裔以色列人的遊說功力與選舉的政治影響力。但近年來此一關係屢屢出現微妙轉變,特別是2008年民主黨的歐巴馬重新奪回白宮之後。

根據2014年Pew民調公司所作調查,只有39%較自由派的民主黨人支持以色列,力挺巴勒斯坦的民主黨人甚至較多。相對之下,較為保守派的共和黨人則有77%支持以色列。如果再加上現階段美國國會兩院皆為共和黨所控制,以及去年期中選舉敗選後,歐巴馬與共和黨多數的國會處於水火不容的對立,被納坦雅胡見縫插針自然不足為奇。甚且白宮反制過當,反而讓過去外國領袖赴國會演說多屬形式的慣例,成為重要國際事件,但也凸顯美、以關係的質變。

回到爭議的主軸,其實歐、納2人基本立場歧異不大,都是力主防止伊朗製造核彈,因為伊朗此舉不僅危害中東安全,更可能引發「相互保證摧毀」的核武競賽。雙方的歧見在於作法。納坦雅胡主張要完全摧毀伊朗製造核彈的配備和離心器,也就是製造核武的「能力」。而依照現階段美國和伊朗談判的協議還給後者10年期限,縱使有檢查機制以及違反的反制動作也不夠。納坦雅胡的說法很符合美國國會的外交生態,亦即不用花大錢、又能一勞永逸,而且不傷一兵一卒,就可以斷絕伊朗核武技術輸出。

美國的立場則是與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中國等合作,要求伊朗終止核武的製造設施,所以縱使伊朗違反協議,這些國家有至少有1年的時間進行摧毀。伊朗固然不時製造區域與對美國的威脅,而且不遵守國際規範,但美國藉由協議來制約伊朗,甚至防止伊朗成為協助恐怖組織的溫床。此一戰略的大方向是正確的,但風險是必須保證伊朗在未來10年內能夠如實招出核武製造設施與據點,並接受完全的檢查。

事實上,美國國會受到以色列遊說團體的壓力,以及共和黨多數的事實,較為反對歐巴馬的談判策略。但一項美國民調顯示,61%的共和黨人與66%的民主黨人支持歐巴馬的作法。

遺憾的是,白宮這次的政治操作失當,未能有效運用民意,反而讓如此重要的外交政策受到國內政黨歧異的干擾,可說得不償失。

作者:劉世忠為自由撰稿人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