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兼併克里米亞而與西方國家關係緊張後,「冷戰」與「新冷戰」等字眼就不斷出現在國際媒體上。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昨日便發出1則報導,指出美國與俄羅斯再度陷入1場以歐洲為主戰場的新冷戰,大概要1個世代的歲月才能論輸贏。與上個世紀的冷戰不同之處在於,這場新冷戰爭奪的不是軍事上的優勢,而是數千萬歐洲人的暖氣與電力供給;較勁的方式不是兵力布置,而是油管、港灣和電廠。

國際媒體普遍報導美國政府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並考慮提供烏克蘭軍事援助,然而較少人注意到美國正在進行1個影響更深遠的作戰計畫:讓中歐與東歐各國停止對俄羅斯能源的高度倚賴。

美國官員表示,此舉一旦成功,將意味著前蘇聯各國終於可以擺脫莫斯科長期的經濟霸凌,得到「解放」。

為了達成此一目標,美國正在幫助這些過去70%的能源必須從俄羅斯進口的國家,搭設新的天然氣管線、興建電廠。

俄羅斯也展開反擊,警告鄰國政府尋求西方能源供應的後果。為了擊敗美國,俄羅斯正在嘗試將橫跨歐洲大陸的油管全部買下,不但要掌握自己能源運送到歐洲各國的控制權,也要掌控歐洲各國可以怎樣運用這些能源。

美國國務院國際能源事務特使霍克斯坦(Amos Hochstein)看著歐洲地圖上既有的油管與擬新建油管的標示指出,這是1場對奕。

美國過去幾十年來不斷敦促歐洲夥伴國家尋找新的原油、天然氣與核能來源。但真正使歐洲國家授到刺激的,是烏克蘭危機。俄羅斯在去年兼併克里米亞,又不斷支援烏克蘭東部叛軍,使歐洲國家改變心態,不願意再高度倚賴俄羅斯能援。

上個月,美國國務卿凱瑞(John Kerry)訪問保加利亞,敦促該國拉1條新的天然氣分支管線,並推銷1家美國公司替該國興建新的核電廠。保加利亞85%的天然氣與全部的核電都仰賴俄羅斯進口。在整個北大西洋公約國家組織裏,保加利亞的能源費用最貴,令人引以為憂。

凱瑞國務卿對美國駐保加利亞大使館人員說到,「我們在這場戰役(冷戰)中獲勝了,但到了2015年的今天,俄羅斯還是嘗試要將其旨意強加在別人身上。」

去年11月,美國副總統拜登(Joe Biden)拜訪了另1個在能源方面高度仰賴俄羅斯的國家-羅馬尼亞,以及連接歐亞大陸的橋梁-土耳其。其目的也是為了爭奪能源的供給權。美國主管歐洲事務的外交高層人士努蘭(Victoria Nuland)與國際能源事務特使霍克斯坦,也都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在歐洲各國談新的能源戰略,他們所要傳遞的訊息是:如果現在失敗了,只會讓俄羅斯有更多的機會施壓。

在美國的支持下,立陶宛和波蘭將從挪威、卡達乃至美國進口液態天然氣,新的管線將使中歐與東歐國家從西邊和北邊得到燃料。

再過幾年,1條南部走廊就能將燃料從裏海經由亞塞拜然、喬治亞和土耳其運進歐洲,完全繞過俄羅斯。這些進展,再加上於克羅埃西亞海岸邊興建的液態天然氣廠、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的管線脈絡,塞爾維亞和匈牙利的連結,以及西班牙與法國的能源整合,將使得歐洲各國增強自己彼此間的能源貿易,積蓄燃料資淵,減少俄羅斯的掌握。

美國國際能源事務特使霍克斯坦指出,美國希望看到東歐能源市場倚賴俄羅斯的比例,能在2020年左右降低20%。

美國對東歐的天然氣與原油出口相當有限,然而,美國的頁岩氣開發已經導致全球石油價格降低,削弱了俄羅斯的出口力。上週,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才宣布其上1季獲利減少了60%。

面對來勢洶洶的美國,俄羅斯也並沒有坐以待斃。

就在美國官員遊走歐洲,與各國當局商談新計畫之際,俄羅斯的代表也展開行動。

去年9月,俄羅斯天然氣公司執行長米勒(Alexei Miller)走訪匈牙利,促成匈國停止輸送天然氣到烏克蘭3個多月。1年前,匈牙利要興建兩座核子反應爐,卻沒有經過任何法定招投標程式便將美國西屋公司排除在外,而與俄羅斯簽下1份價值113億美元的協定。

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原本想要在黑海底下拉1條管線到歐洲,但去年12月在歐盟的反對下失敗收場,他誓言要透過現有的管線增加對土耳其的天然氣供應,並可能新建1條管線將天然氣運往希臘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