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少子化影響,國內大專院校經營日漸困難,去年即有2間私校退場。教育部長吳思華今(7)日到立法院專案報告大學整併議題時表示,2個月內、下個會期將提出完整的《高教創新轉型方案》,包括學校創新轉型、大學合作合併、退場輔導及高階人力躍昇等4個方案;私立學校的因應方式包括退場、轉型和合併,也將於2個月內提出方案。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天要求教育部、科技部等單位,專案報告「大學整併、退場之教職員生等相關人力配置,及我國未來10年高教藍圖、人才培育規劃與教授多元升等方案執行狀況」,吳思華也到立法院備詢。

專案報告內容指出,同一縣市超過2所國立大學且學生數低於1萬人,將擬具整併名單;目前正推動的大學整併方案共有3案,包括台灣大學與台北教育大學合併案;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高雄應用科技大與高雄海洋科技大學等3校合併案;康寧大學與康寧醫護暨管理專科學校合併案等。

民進黨立委陳亭妃就質疑,在全台50多所國立大學中,低於1萬人的國立大學就有約35校,像是中山大學、台南大學等校,如果真的要整併,恐怕會造成國立大學恐慌。

吳思華則回應,台灣大約有1/3的國立大學低於1萬人,但不代表這些學校就一定要合併,仍須考量學術領域分布、招生規模、地理位置、與鄰近學校互補程度等狀況。

吳思華說,教育部將於立法院下個會期,也就是約2個月後,提出完整的「高教創新轉型方案」,包括學校創新轉型、大學合作合併、退場輔導及高階人力躍昇等4個方案。他也保證,這2個月內絕對不會再有學校停辦、停招。

在學校創新轉型方面,吳思華說,未來將增收境外學生,預定2016年境外生人數達10萬人,2021年達15萬人,將占大學生人數比率1成。而在大學合作合併方面,將重新盤點50所公立學校,學術資源可以互補整合的學校,將積極合併。


至於私立學校,吳思華表示,因應方式包括退場、轉型和合併,也將於2個月內提出方案。包括各界關注的「財產處分」問題,教育部考慮訂出一個特別條例,目前正研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