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選舉僅不到30天,選情「穩定落後」的國民黨候選人連勝文一改1年前批判馬英九政府是「大明王朝」的新世代改革形象,前倨後恭地配合馬英九協助輔選,甚至無顧總統維安陣仗龐大、安全執法過當、造成對立衝突的風險,在台北市鬧區進行掃街演講拜票。

連勝文選情低迷固然與馬政府長期執政無能積累的印象有關,再加上受到近來食品安全引爆民怨等大環境牽連,但連勝文作為候選人本身條件不佳、欠缺自我領導哲學、競選團隊效率不彰、文宣作戰慘不忍睹才是主因。偏偏他仍不自知,執著於砸大錢用傳統且不切實際的working stay和long stay來進行形象包裝,造成反效果,也愈發凸顯其財大氣粗的權貴形象,讓連勝文無法脫離國民黨保守退步勢力,難怪和多數年輕選民距離更遠,泛藍支持者不是無顏表態、選擇神隱,就是失望不滿、放棄投票。

為了刺激多數未表態的泛藍選民出來投票,連勝文近來繼續延續國民黨慣有選戰技倆,猛打恐嚇牌與危機牌。除了警告泛藍選民若國民黨輸掉首都台北市長一役,未來軍公教年終慰問金恐將遭砍、衝擊台灣產業與財經、2016年民進黨重新執政兩岸關係將倒退等,更打出陳水扁和吳淑珍牌來影射無黨籍參選人柯文哲與陳佩琪。如此「不投票就完蛋」(show up or screw up)的選戰策略,呈現在萬聖節「不給糖就搗蛋」(trick or treat)的氛圍裡,愈發顯得黔驢技窮、進退失據,明顯低估台北選民的智慧。

相較世界其他國家都會市長選舉,2011年韓國首爾市長補選,「人權律師」朴元淳以獨立候選人參選,擊敗執政黨保守陣營的候選人,也是10年來進步力量出線的首位首爾市長。當時朴元淳高舉「市民運動家」與「市民候選人」的旗幟勝選,選舉結果為韓國政治帶來重大變化,亦即讓市民在對舊體制的憤怒失望之餘,選擇了新的時代的來臨。特別是20-40歲的年輕人壓倒性支持朴元淳。當時首爾年輕人對失業與高房價不滿,對政黨政治失望,朴元淳的市民形象廣獲民心。朴元淳也以「舊政治勢力vs新市民勢力」的對決為訴求,今年更順利贏得連任。

近年來日本大都會諸如大阪和東京市長選舉,大多都由無黨籍候選人當選,也逐漸改變日本地方選舉政治文化和趨勢,因為他們讓市民相信新的市長能超越黨派,根據市民利益來與主要政黨協調合作。

縱使非無黨籍市長當選的例子,例如紐約新市長白思豪,即是打著為小市民爭取公平正義、縮短貧富差距的競選旗幟當選。年初就任之後,立即將興建平價公共住宅與提供窮人孩子公共學校教育為優先政策。

長久被視為天龍國的台北市民,享受全國最多的財政資源,坐擁台灣政經中心,在馬英九與郝龍斌2位國民黨市長治理16年下,其實只要捫心自問一個簡單的問題就可以決定要不要投票或是要投給誰,那就是:你的生活有比以前過得更好嗎?然後再問另一個問題:如此的連勝文可以做得比前任台北市長還好嗎?

答案已經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