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日前指南僑化工進口澳洲牛油,但從下單就寫「工業用途」,質疑並非報關時「誤植」,昨天遭澳方打臉,認為是衛福部翻譯有誤。不過,食藥署今(18)日強調,南僑的5批牛油報關時就寫明「非食用」,此雖然食藥署可以採信澳方說法,但還是希望先檢驗完,再決定南僑油品可否上架,而南僑報關不實也是事實。

澳洲辦事處昨晚發聲明指出,澳方公證文書上的「For Industry Use」是指可供產業使用,與衛福部想的「Industrial Use」工業用的意義不同,因此南僑的油品是可供人食用,也可供食品產業使用,而非工業用。

對此,食藥署區管中心主任馮潤蘭今天表示,稽查人員查到南僑在5批牛油的中文報關單上寫明「非食用」,這是事實,因此這些牛油未經正常的食品報關程序,及通過食藥署的查驗,南僑仍是報關不實,必須接受處分。

馮潤蘭說,雖然食藥署可採信澳方的說法,但為了確認產品的安全性,目前實驗室已在進行重金屬、黃麴毒素、抗氧化劑等檢驗,預計下週一下班前就能有初步結果,會待確認油品安全後,再重新恢復上架。

另外,食藥署要求全台資本額3000萬以上的27家食用油大廠在昨晚6點前提供產品原料、流向等資料,所有業者都有完成要求,至於針對這些廠家的稽查,結果將在本月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