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捨親人久病厭世之苦,忍痛結束親人的性命再自殺的人倫悲劇,在台灣社會已不是個案。國民黨立委楊玉欣今(10)日舉行記者會,請有三位重度障礙孩子要照顧、長期仰賴外籍看護的失能家庭現身說法。針對勞動部研擬調漲外籍看護薪資和休假權利,失能家庭及關注此議題的民團都認為,政府缺乏配套措施,無法在提升外勞保障的同時,也提供失能家庭適當的協助。

勞動部日前研擬修改家事外勞勞動契約範本,納入家事外勞薪資應比照基本工資,將從15840元調高到19273元,並明訂家事勞工每天需連續休息8小時、7天休1天,1年以上年資有7天特休假。消息一出,四方報前總編輯張正認為是「遲來的正義」,但對於聘請外籍勞工的雇主來說,卻形成不小的壓力。

今天出席記者會的蘇媽媽有四個小孩,其中兩個罹患罕病威爾森斯症,一個先天腦性麻痺,是典型的「失能家庭」,家中則聘請一名印尼籍家務外勞。蘇媽媽泣訴,政府在研擬政策時未考量配套措施,「外勞要每個禮拜休息,有配套嗎?有適合的人讓我用嗎?」家裡唯一身心健全37歲的小兒子俊維表示,父母要工作,只有他可以照顧哥哥姊姊,要幫哥哥洗澡、甚至替姊姊換衛生棉,直到外勞合法後才有辦法出去工作。

對於失能家庭的不滿,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組長賴家仁回應,調整外勞薪資是勞動部與衛生福利部的共同主張,但有完整的配套措施之前,不會貿然實施。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主任秘書田基武表示,長期照護10年計畫已逐步進行。但楊玉欣反駁,長照10年的對象並不包含蘇媽媽這種失能家庭,僅保障65歲以上老人、55到64歲山地原住民、50到64歲身心障礙者,以及僅IADLs(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失能且獨居之老人。

此規定也點出,一系列應提供失能家庭照護者的喘息服務、心理諮商等,事實上都被政策排除在外,而全台74萬失能人口的家庭中都潛藏隱憂。

楊玉欣表示,失能家庭聘僱外籍家務勞工與產業勞工的情況不同,他們無力聘台灣本勞、社會福利又無法解決,才會尋求外籍看護的協助。她認為,政府在顧及外籍勞工人權時,也不應抹黑、忽視蘇媽媽等家庭的無助。

針對這項議題,長期關注失能家庭的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公關陳偉凱接受電話訪問時表示,政府的照護服務和需求確實存在缺失。

他指出,失能家庭所面臨的問題多元,可能是身心障礙的護理、復健、交通需求,或是高齡者的福利諮詢、照護者的補助等,政府應適度進行部會整合,避免需要的民眾不得其門而入,才利於政策的全面性;其次,照護能量不夠,例如居家服務員人力不充足,居服員在台灣較不受重視也是原因之一,因此無法吸引人才投入。

陳偉凱也說,政府資源分配不均,社福和照護中有90%的預算和人力運用在13%已經失能的病患上,卻沒有意識到「預防」的重要性或是「照護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