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國家廣播電台(BBC)昨(26)日刊登1則報導,指出台灣學生為了阻擋服貿協議所展開的前所未有之占領國會行動,並非只是1次性的抗議活動而已。

這篇報導指出,台灣近年來已經有些類似的抗議活動,例如反國光石化、為洪仲丘申冤、反核四等。這些運動大多是靠草根團體和社群媒體,參與者大多是期待訴求被聽見,並希望能捍衛台灣未來的一般民眾。

BBC的這篇報導指出,儘管參與抗議的學生都沒經歷過戒嚴時期的白色恐怖、政治壓迫和缺乏媒體與其他自由的年代,他們卻很明白台灣的民主是好不容易爭取來的,並且台灣能夠國會全面改選以及能夠直接選舉總統,都是藉由人民的力量促成的。

這些年輕人相信,現在輪到他們起來捍衛台灣的民主了。報導引述長榮大學教授李憲榮的看法,指出學生告訴父母親:「因為你們害怕政治,所以你們苦於所遭受到的事情。因為我們知道到底發生什麼事,我們要親手來處理這些事。」

這兩個星期以來,學生已經不再只是要求政府退回服貿協議、徹底審查;他們現在要求各黨合作通過法案來監督未來與北京之間的談判,並且在法案通過前,不要再簽署任何協議。

問題是掌權者是否會聽學生的呼籲。

分析家指出,兩大黨面臨的風險是,如果他們不聽學生的要求,就會被疏遠。李憲榮教授認為,學生是選舉人中的1大股力量。政黨必須向年輕人敞開心胸,他們必須認真面對這個局勢。

馬英九常說台灣是亞洲的民主典範,有1套監督機制,政府與中國間簽定的任何協定都需經國會批准。然而,國民黨控制了國會多數,總統又控制了國民黨。這讓學生和台灣許多人士都感到很不舒服。

反對黨則常被批評未能提出有幫助的策略,拿不出建設性的行動,只會占領主席台。

相較之下,學生看起來是有組織力,又有決心的。

BBC的這篇報導在結論時指出,北京應該是很緊張地關注整件事的發展。

如果學生勝利了,這將意味著台灣進一步的民主化,提供1個額外的保障來讓人民而不是任何政黨決定這個島嶼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