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在香港舉辦的「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創新研討會」今天閉幕,在結論方面提到,針對兩岸兩會簽訂19項協議,目前兩岸協商已進入深水區,彼此差異仍未解決,認為兩岸應面對歷史、正視現實,尊重民意與增進人民福祉,推進政策創新,促進兩岸共同繁榮發展。

謝長廷這兩天是以維新基金會董事長身分出席由基金會在香港主辦、中國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協辦的「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創新研討會」。目前也是民進黨中常委的謝長廷發表閉幕詞時表示,雖然他與中國方面接觸受到批判,但要有勇氣走出去,要做開拓者。「願意跟我一起來,其實非常勇敢。」

謝長廷特別感謝這次從台灣跟他來港參加研討會的學者專家,尤其是民意代表,因為他的思想在台灣是遭受原來支持者或「深綠」支持者的批判。「我算是半退休,不怕批判,但他們在第一線,是非常敏感。」

謝長廷也指出,我們要改革,要走第一步。但走第一步如同站在海浪上,一定要接受海風和海浪的打擊,而站在第一線一定是「萬箭穿心」。「所以,他們(前來參加會議的民進黨代表)願意跟我一起來,其實非常勇敢。」這番談話,立即引來全場掌聲。

謝長廷又表示,「但是我相信,這是一個大方向……我們現在做的好像談未來,其實,以後再看,這就是過去,這就是大方向,這是會實現的。」他說:「我們感情上受傷害,但是我們要有勇氣走出去,要做開拓者。」

研討會同時也公布與會學者專家所達成的三點共同結論,分別是:

一,兩岸共源同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得到兩岸主流民意的支持。台灣各政黨、政團及民間團體的參與,有助於全面反應台灣民意,穩健推進兩岸關係的發展。兩岸政黨均應認識到,擺脫對立衝突、開展平等協商、推進雙方交流,為兩岸人民及國際社會所樂見。

二,兩岸交流應讓廣大人民受益,任何協議應平等協商、互惠互利,符合人民需求,特別需要重視基層民眾的利益與合理關切,以利於維持兩岸關係長期穩定發展。

第三,迄今兩岸兩會(海峽交流基金會、中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已簽訂19項協議,目前兩岸協商已進入深水區,彼此差異仍未解決。兩岸應面對歷史、正視現實,尊重民意與增進人民福祉,推進政策創新,促進兩岸共同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