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繼16日報導指《聯合晚報》年虧損4千萬,恐將吹熄燈號,遭《聯晚》登載聲明鄭重否認後。《旺旺中時》今(17)日再鎖定聯合報系刊出報導指出,《聯合報》在中國享有特權,以「台北製版、東莞印刷」的方式在中國發行,甚至違法聘用中國記者專寫置入性行銷的稿件。對此,《聯合報》社長項國寧在接受電訪時強調,「沒有違法」、「沒有特權」,該報導並非事實,其餘則不願意多做回應。

該報導指出,聯合報系旗下的《聯合報》與《經濟日報》於2006年4月1日起獲中共國台辦批准,委託中國《南方日報》位於東莞的印刷廠代印報紙,每天在台北製版後傳到東莞印刷、發行,等於是「超級特權」。

《中時》報導指出,中國印刷的《聯合報》運費就要2元人民幣,每天發行量不到6千份,發行範圍僅限於北京、上海、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區,但成本比從台灣運過去還貴,每月虧損達70萬元人民幣左右,但由於是珍貴特權,所以「咬牙苦撐」,該報導也指此特權是《聯合報》與中國官方關係「到位」所致。

《中時》也披露,聯合報系上海辦事處聘用1名中國員工,專門負責「工商新聞」的採寫,違反「台灣媒體不得聘用中國記者」的法令限制,而該記者的報導甚至頻繁的在《聯合報》露出,且報導內容大多是置入性行銷,民進黨籍立委姚文智就曾在立法院內政委員會質詢陸委會時指出,《聯合報》關於湖南旺城的系列報導是置入性行銷,而且就是出自這名中國記者之手。

但項國寧下午接受新頭殼記者電話訪問時表示,《聯合報》在中國印刷發行是循正當程序申請,獲中共當局批准,絕對沒有任何特權;而且《聯合報》在中國發行確實成本昂貴,有所虧損,但他認為這是《聯合報》願意服務台商,願意自負虧損,也沒有什麼違法的問題存在。

他語氣無奈地說,《中時》有許多關於聯合報系的報導都不是事實,但他不願逐條澄清,也不願意陷入媒體間的對立與口水,他不認為這件事有新聞性值得報導與評論,他相信外界自有公評。

其實有關《中時》報系連續2天針對《聯合報》以大篇幅報導唱衰《聯晚》將打烊、指控「挾怨炮打壹傳媒」案以及稱《聯合報》在中國印報享有特權等,外界認為,都緣於15日《聯合報》先報導指蔡衍明在併購蘋果日報後,可能會將《中時》收起來,才引發這場媒體大戰,但《中時》連日報導多以「本報記者」為名,引發外界批評,而且全篇引用不具名的「消息人士」或「資深媒體人」表示,讓外界對相關報導的真實性感到懷疑。

不過,在有關這篇《聯合報》在中國印報發行的報導倒是署名由《工商時報》譚淑珍撰寫,而其中「在台北製版、東莞印刷發行」以及「置入性行銷」的部份則確有幾分真實性。據了解,聯合報系近幾年確實經常要接待中國媒體相關的參訪團來台訪問,甚至由一級主管負責介紹陪同參觀聯合報攝影棚、印刷廠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