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商業週刊」今(3)日以「我不是一個成功的行政院長」為題,作為這期獨家專訪火線人物的封面故事,該報導一開始即以「陳冲的行政院長位子,還能坐多久?」為引子,而陳冲也在訪問中坦言,不管是當院長、副院長、總統、副總統,都應該有強烈的政治性格,而自己當然沒有政治性格,坐這個位置,只是想幫馬英九總統。但在經歷過這段風風雨雨後,陳冲說,「非常累,那跟我的性格有關係,……,我相信真有政治性格的人不會這樣做。」

至於行政院現在所提出大部分的提振經濟計畫都屬於長期性的,陳冲說,在當前輿論普遍要求政府「限期改善」的壓力下,這些計畫能落實多少還有待觀察。此外,這些計畫還要面臨「尋找財源」的問題。如何能在「不增加政府財政負擔」下完成,對於負責執行的政府官員來說,是一大考驗。

據「商業週刊」指出,該專訪是在王如玄辭官的隔日進行,內容主要包括他對重大議案的態度,他與總統、閣員的關係以及他的適任性等。

該專訪指出,馬英九希望執政團隊讓人民「一個月有感」,陳冲答,「馬總統講這句話事前沒有跟我們講,他就直接講出來。他大概覺得要講得更有決心。講的人自己要定義一下,什麼叫有感……(苦笑)。有感是別人的感覺,不是自己的感覺,目前大家都希望有些極短期的措施,其實這不是我的專長,我覺得很多事情必須要有長遠規畫。」

在有關「基本工資」的問題,陳冲表示,首先,只領取基本工資的到底有多少人?我們在決策上總是要算一下impact(影響),這樣的決定會產生的impact有多大,有多少人?外勞的數字很清楚,44萬人,那本國勞工影響數有多大?2、30年沒有一個很精確的數字,所以「我才要求,去研究一個比較真實的數字,讓以後的人不要像我這樣痛苦。我不知道那個impact有多大。」

至於為何不調月薪只調時薪?陳冲認為,領時薪的人比月薪的人更margin(邊際),他更沒法接受市場考驗,所以我們覺得時薪部分是值得考慮的。

而在本外勞基本工資脫鉤這件事情上,陳冲表示,自己過去在金融界,很多客戶跑到海外脫鉤,直接到國外開廠,把整個生產線搬出去了。原來的生產線留在台灣的話,它雇外勞最多雇夜班的,因為本勞還願意做日班,所以生產線留在台灣,一些本勞就有就業機會,如廠區周邊事業如小吃店,其實都很好。以目前情況來說,如果碰到不容易找到合適勞工、比較critical(艱困)的產業,如果給30%的外勞配額,它的生產線會留在這邊;如果沒有,它就會把生產線撤掉。

陳冲在專訪中也直言,原本希望勞委會研究基本工資存廢問題,雖然這是非常忌諱的事。但很多國家的基本工資,有行業別、年齡別、地區別,有差異化的基本工資,但勞委會的直覺反應就是「那是歧視」。研究勞工問題的人,很有社會正義感,如果是研究經濟的,比較相信市場,但「我覺得可以討論」。

專訪中也提到外界認為陳冲沒有獲得馬英九充分授權,陳冲表示,「我不訝異。在主觀意識上,我也希望馬總統在很多事情要能夠介入,因為終極責任是他的,他是民選出來的,我是受雇的,他是雇主耶!(指行政院長由總統任命)……他自己也曉得他要負終極責任,所以他也很關心重大事情的發展。」

陳冲坦承,自己沒有政治性格,「立法院每個人都罵我沒有政治性格,來做這個幹嘛?OK,我只是想幫馬總統,否則我沒有任何理由來做這個事情。我覺得馬總統的政治性格也不是很多,不夠到當總統的那種非常強烈,他那個人像是讀聖賢書出來的。」因此,陳冲說,「從這一點來講,我絕對不是一個成功的行政院長。」但「我自己沒有想去留怎樣,我做任何事情,只想current job(現在的工作),不會去想next job(下一個工作)。……別人評價怎樣,不是我可以拘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