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今(7)日公布7月進出口概況,當前出口總值為248.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衰退73.3%,這已是台灣連續第5個月出口衰退。面對當前經濟慘況,政務委員管中閔下午與媒體茶敘時指出,要改善經濟體質不能只有短期方案,目前政府已規劃5大中長期施政方針,但預估最快要3年半的時間才能見到成效。

國際經濟情勢惡化,國內景氣亦遭受波及。主計處日前大幅下調預估經濟成長率,由先前的3.04%下修至2.08%。管中閔表示,當前情況並不樂觀,今年經濟成長率恐怕難保2%。面對這樣的局勢,他指出,要因應變動頻繁的國際經濟狀況,唯有著手中長期振興經濟規劃才能見到成果。

管中閔指出,目前政府為改善經濟所設定的5大方針為:推動產業多元創新、促進輸出拓展市場、強化人才培育訓練、促進投資推動建設以及精進各級政府效能。

其中,在推動產業多元創新方面,管中閔強調,以往著眼於面板、半導體等大型「明星產業」,未來則要推廣已有或有潛力掌握關鍵技術的「中堅產業」,例如目前在國際上已有一定知名度的重要機械元件、工具機等,可以分散風險,建立台灣產業的不可替代性。

管中閔認為,台灣應該效法的不是中國、韓國那樣由政府領導的「大產業」模式,而是應該仿效德國,建立「中堅模式」,讓中小企業成為帶動台灣經濟成長的「千軍萬馬」,避免過去單一產業衰退拖垮整體經濟的問題。他以出產HTC手機的宏達電為例說明,過去智慧型手機是我國出口貿易大宗,然而現在宏達電陷入智慧財產權官司,也進而拖累台灣的出口貿易表現。

除了扶植中堅產業外,管中閔也提到,面對歐美經濟疲軟,國際主要市場衰退,台灣應轉向東南亞、穆斯林等競爭者較少的新興消費市場。另外,為促進投資,應簡化投資程序,吸引民間投資。對此,他也建議成立經濟示範區,突破現行資金、法規限制,建立創新經濟模式。

在強化人才培育訓練方面,管中閔指出,台灣正面臨人力資本流失的問題,當務之急是改革現行技職教育問題,縮小學、訓、用3方面的落差。另外,面對新興市場興起,也應該積極進行在該地的人才布局。

除了上述幾點外,管中閔表示,近期將會要求各部會清查現有閒置及使用效能低落之土地與資產,增進政府效能。

管中閔強調,經濟體質的轉型需要長期的計劃,他個人認為,要救經濟沒有所謂的「大力丸」,救急的短期方案不是解決問題之道。他認為,「忍耐痛苦後才能看見天亮」,經過改善經濟體質的陣痛期後,才能從根本解決積弊,重振台灣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