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台北市議會決議通過,將爭取言論自由而自焚的鄭南榕當年所在地,加掛「自由巷」以茲紀念。鄭南榕基金會執行長曹欽榮今天接受新頭殼訪問時表示,當年醜化鄭南榕的報紙聯合報,如今卻在社論上用民主語言來包裝、掩蓋舊思維。他呼籲,不要用鄭南榕來打擊民進黨,也不要等同民進黨。他說,知道鄭南榕做的事意義何在,就不會輕易把他們列在一起。

1989年時任《自由時代》週刊總編輯的鄭南榕,因為刊登許世楷《臺灣共和國憲法草案》全文,遭到國民黨政府以刑法一百條涉及叛亂罪偵辦,鄭南榕則強調「國民黨抓不到我的人,只能抓到我的屍體。」而開始在所辦的雜誌社裡展開71天的自囚行動,拒絕應訊。當年4月7日警方欲加以拘捕時,鄭南榕為了爭取百分百的言論自由,決心自焚以鳴志。他自焚所在的民權東路三段106巷3弄,6月19日終於獲得台北市議會決議,加掛為自由巷。

曹欽榮表示,做為媒體人,世界上沒有一個總編輯會像鄭南榕那樣,為守住自己的陣地、對抗國家機器,在總編輯室自焚而死。透過自由巷或自由日(台南市已通過)的設立來紀念鄭南榕,重要的是思考為何臺灣能夠解嚴、又應如何維繫民主,曹欽榮強調「解嚴不是政府的功勞,而是民間的力量。」

由於今年也是台灣解嚴第25年,曹欽榮說,回顧當初鄭南榕為臺灣所做的事,對台灣的民主有所啟發,這才是紀念活動重要的意義,而不僅只是掛牌而已。

曹欽榮指出,台南市稍早便率先將鄭南榕自焚的4月7日,設立為台南市的自由日,而台北市設自由巷的提案,基金會則是透過民進黨市議員顏聖冠的協助,持續和市府及市議會溝通。他說,一開始行政單位先以可能無法比照如「漢聲巷」、「雲門巷」的譽揚計畫辦理,但曹欽榮則認為,鄭南榕爭取臺灣言論自由,難道對文化沒有相當貢獻?稍後獲得台北市長郝龍斌的正面回應,郝龍斌表示,他對鄭南榕和遺孀葉菊蘭的犧牲和努力也相當尊敬;至此,才有比較順利的發展,稍後市議會也通過這項決議。

曹欽榮說,其實,對於自由巷的成立,他不希望有太多政治解讀,他們更希望能與社區巷裡的居民共享這珍貴的文化資產。

不只在鄭南榕紀念館,在綠島人權園區,曹欽榮也常與中國和香港的旅客接觸,這些人對於台灣民主化的過程表現相當大的興趣,對導覽也進行深度討論。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來參觀的中國學生,聽過講座、翻閱資料後,那學生問曹欽榮「我回到中國不知道能做甚麼,如果做不到,我是不是也要像他(鄭南榕)這樣子?」

曹欽榮告訴學生,鄭南榕自焚有特殊背景,但對比現況當然有一定的難度,不僅是中國學生個人,臺灣的所有人也都面對中國強大的政治與外交壓力。曹欽榮認為,回顧鄭南榕所作為,可以引發前瞻的想法,而不僅只是連結到死亡。而記念館也能透過溝通,讓中港觀光客更了解臺灣。

檢視聯合報在鄭南榕自焚前後的報導,先說他可能有病、又稱他是否犯了縱火罪,甚至近日社論「從鄭南榕的自由巷到陳水扁的貪腐廣場」,標題聳動,看似肯定鄭南榕,但是解讀內文後,卻是以民主語言做為包裝,掩蓋舊思維媒體的反動保守心態。

曹欽榮認為必須慎重看待此事,聯合報是用這種方式來說服讀者,但其實也是考驗我們自己,是否有足夠的心智判斷媒體的扭曲解讀,從而有機會自問:「到底甚麼才是真正的自由?」

針對聯合報22日社論提到「陳水扁與民進黨跨越鄭南榕的屍體而來,又何堪回首憶當年」的說法,曹欽榮嚴肅回應強調,「這句話適用於所有的人與政黨,且國民黨未必反省更多。」他認為,不要用鄭南榕來打擊民進黨,也不要等同民進黨。知道鄭南榕做的事意義何在,就不會輕易把他們列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