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3億微博用戶,可以說是地球上抑制革命的最大力量。」專欄作家庫伯(Simon Kuper) 在英國《金融時報》這麼說。

今年2月以來,中國接連爆出薄煕來、陳光誠事件,兩者或許性質不同,西方媒體卻看到中國對網路控管都出了漏洞。《華盛頓郵報》日前才對薄、陳訊息透過社群網站傳播大表驚歎,認為中國政府圍築的網路萬里長城「功夫網」(Great Firewall,GFW)已被衝破。

《華盛頓郵報》描述的,主要是維權敏感訊息透過推特進到西方世界,所以稱中國網路長城有了缺口。在長城內,這類訊息其實還是被封鎖,無法在各家微博流動。

臉書不同,中國的微博無法按讚,你可以跟帖發表評論表示對某些觀點的支持,或者選擇評論之後轉發,訊息傳播的範圍和速率仍然相當驚人,所以網友間流傳這麼一句話:「圍觀改變中國,轉發就是力量。」

庫伯在《金融時報》質疑的,正是這個力量的強度,以及作用的方向。

他之所以認為中國3億微博用戶是「地球上抑制革命的最大力量」,是因為人們在網路上總是不自覺地奉行「懶人行動主義」(slacktivism),最常見的就是在臉書「按個讚了事」,自以為參與了各種運動,但革命實際並沒有發生。

革命是要上街的,但人們留在電腦螢幕前。庫伯點出電腦是完美的麻醉品,甚至比電視還更有效。「占領華爾街運動很快就意識到,要想讓自己的主顧滿意,就得在紐約祖科蒂公園(Zuccotti Park)安裝免費WiFi。當局也很快就意識到,想要動搖占領運動的軍心,就得收繳WiFi裝置。」

如果你正在盯著屏幕,大概就不是在鬧革命。庫伯接著問:「一年前中國共產黨擔心會出現躁動時,他們(3億微博用戶)都在哪裡?在自家卧室裡寫博客呢。他們當中一些人也在博客上談論政治。」

庫伯這篇發表於今年4月的文章中,引述了劍橋大學法學講師諾文(Sarah Nouwen)的說法,來支持他的觀點。

諾文認為,對許多人來說,在推特上發布關於政治的推文就是目的本身。「這樣做能給你的『道德履歷』增色,」她說:「在推特上談論科尼(烏干達頭號殺人魔),能讓別人覺得你不錯,你也自我感覺良好。推特用戶在發言之後可能就不會再為烏干達的事態憂心。這就是所謂的懶人行動主義,以懶散的方式支持某個目標。」

2010年9月,《引爆趨勢》一書的作者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引爆了一場論戰。他在《紐約客》雜誌說,人們過度歌頌著推特、臉書在最近幾次社會運動中扮演的角色,然而卻忽略了:真正的革命,是無法被轉推的。

葛拉威爾寫道:「我們似乎忘記了什麼是行動主義。」英國《衛報》稍後的文章反駁指出,如果行動主義定義只為直接行動和街頭抗議,葛拉威爾是對的;但在推特上支持改革意見,進而影響政府改變決策,事實上是可能的。「革命其實是可以被『推』(be tweeted)動的。」

「懶人行動主義」Slacktivism一詞,是由「懶人」slacker 和「行動主義」 activism結合而來,比它更積極的是「鍵擊行動主義」Clicktivism。今年2月以來,由於追捕科尼影片在網路燙燒,英美主要媒體紛紛探討Slacktivism或Clicktivism產生的文化現象,對於網路行動能否化為革命力量,意見仍然不一。

中國的微博用戶人數眾多,反而成為地球上抑制革命的最大力量嗎?答案也是未必。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