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311大地震製造了數千萬噸廢棄物,快1年了都還沒有處理完。日本政府採取的對策是最大限度地分類並重新利用,雖然需要較長時間,但不僅能夠回收利用,還能減少運輸成本,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表示值得各國借鏡。

日本東部2011年3月11日的大地震和海嘯造成近2萬1000人死亡,經濟損失2100億美元,迄今仍有3000多人失蹤,34萬人還住在臨時住所中。此外,地震和海嘯在重災區製造了2900萬噸廢棄物,還不包括正在太平洋上漂流的另2500萬噸垃圾。

美國海洋學者艾比斯邁爾(Curtis Ebbesmeyer)分析,日本311地震引發海嘯造成的「海洋垃圾」可區分成沉入海底、漂往北美洲、回流到日本海岸與集結到太平洋垃圾板塊等4種。其中,海洋垃圾最快6年後會再漂回到日本海岸,去年底已有小部分海洋垃圾被沖到美國海岸,明年底還會大量抵達美國西岸。

但留在日本陸地的廢墟如何處理?世界各地的專家都很好奇。聯合國3月5日發布新聞表示,近期曾派出8名專家前往重災區日本東北部宮城縣,走訪了兩個因地震和海嘯存在大量廢魚網的村莊,一個水泥工廠以及日本最大的、日處理量為1500噸的垃圾焚燒廠等地點。

考察團指出,填埋和焚燒是處理災害垃圾的快速而簡單的方法,但由於地理局限性和法律方面的規定,日本採取的策略是最大限度地對廢墟和廢物進行分類,並重新進行利用。雖然需要較長時間,但這樣做不僅能夠回收利用,還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運輸。

  

日本將地震廢墟和垃圾進行分類,分揀出木材、金屬、電子產品、榻榻米墊、魚網、車輛和塑料等。分揀出的部分垃圾已經得到了重新利用,如被送往造紙廠,木屑被送往水泥工廠作燃料,一些建築廢墟則被重新回收用作建築材料或者鋪路。

  

不過,根據日本法律,冰箱、洗衣機一類的「白色電器產品」和汽車,須由製造商負責最終回收,這次災難造成的廢墟中有大量這類產品,對工廠的回收能力造成了巨大壓力。專家團建議,這一法律應當適當修改。

另依《哈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於美國當地2月13日報導,艾比斯邁爾所估計的2500萬噸海洋垃圾,應包括房屋殘骸、漁船、傢具、汽車及不幸罹難者的遺體,面積有加州幅員之廣,最快將於明年底抵達美國西海岸,美國環保署與海岸防衛隊已經開始動員應對,初步判斷,這些廢料並不會包括含有輻射的物質。

美國與日本已經建立「歸還重要物品」機制,其中也包括人類遺體,並且設立通報電話,美國民眾只要發現可能來自日本的漂流物,可隨即回報。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