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專家學者之間的唇槍舌戰,3日召開的第三次美牛跨部會會議初步得出三項共識,包括刪掉上次會議中決議的「一次吃500公斤含10 ppb萊克多巴胺肉品才會心悸」、要求美方說明17萬頭豬隻對於萊克多巴胺的流行病學相關報告,及確實有文獻指出,萊克多巴胺會增加豬隻緊迫及攻擊性頻率。

會議中針對美國網站指出萊克多巴胺造成21.8萬頭豬隻生病或死亡進行討論。農委會表示,經查證後發現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並無相關資料,且向美方查證後,FDA認為此網站報導錯誤,萊克多巴胺仍可安全使用。

經過一番討論後,會議初步判定美國ADE網站(藥品副作用回報網站)為民眾自行回報,缺乏科學根據。報導大量豬隻死亡的文章也未經過科學查證,因此認為此議題有待查驗。但專家學者也提出,應向美方要求說明這些病死豬的通報案例中,有多少和萊克多巴胺相關。

除此之外,根據普渡大學2003年發表於動物科學期刊的研究,顯示萊克多巴胺可能造成豬隻在屠宰前運輸時活動力較高。雖然國內的評估及國外研究認為豬隻的行為變化不足以影響生產管理與經濟效益,仍持續使用萊克多巴胺於動物上,但會議中也認定,國外確實有研究顯示萊克多巴胺會增加豬隻的緊迫性及攻擊性。

但在衛生署所報告的美國人體實驗評估中,由於部份專家仍認為數據不足以採信,因此此項目並未得出共識。農委會副主委胡興華會後承諾,將會再舉辦第四次美牛跨部會會議,討論更多相關的主題,以釐清萊克多巴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