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近5個小時的正反兩派激辯下,今(3)日召開的行政院第3次美牛跨部會專家會議勉強得出「要求美方說明17萬頭豬隻對於萊克多巴胺的流行病學相關報告」的決議;但在隨後召開的記者會中,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堅持,應該要美方提供的是「人體」的流行病學調查報告,形成今天會議結論形同各自表述,宛如一場羅生門。

今天農委會官方公布的已出席名單中,參加會議的原本有13位相關學者專家,但會後的記者會上才表示上次發表「吃美牛長大,才會有林書豪」相關爭議言論的中國醫藥學院醫師王任賢意外缺席,但這次持反對立場的專家倒是有志一同的都出席了,包括林杰樑、台大獸醫學院院長周晉澄、消基會代表醫師蘇偉碩和主婦聯盟代表台大醫師許立民等,也導致首次直播公開的美牛會議不時有針鋒相對、砲聲隆隆的場面出現,甚至導致會議結論呈現各說各話的情形,讓人莫衷一是。

在會後記者會中,林杰樑強調,台灣和美國擁有不同的食用習慣與習俗文化,不應該以和美國相同的標準一視同仁考量。關於萊克多巴胺對於人體的安全疑慮,林杰樑指出,目前台灣所引用國外的每日可攝食標準量(ADI值)為每公斤1微克,但事實上,這是有疑慮的;台灣人愛吃內臟,且根據中國的研究發現,內臟殘留萊克多巴胺毒素的量是其他部位的10至50倍。而且國外報告顯示,18個月以下的嬰幼兒肝臟尚未發展完全,幾乎無法代謝這種毒素,甚至懷孕的媽媽如果食用含瘦肉精的肉品,肚中的胎兒也同樣會攝取到,而使母體和胎兒都處於危險中。

林杰樑更警告,台灣婦女在生產後有做月子的習慣,屆時會食用大量的內臟,和肝病、腎臟病患者都同樣屬於瘦肉精毒素殘害的高危險群,而這類族群在台灣大概有200至300萬人。因此,政府應鄭重考量台灣的特殊情況,而非將國內外情形一併討論。

至於為何缺乏「含藥物的飼料添加物」如萊克多巴胺的人體相關試驗調查報告?衛生署食管局長康照洲說明,因為人體實驗有道德倫理的相關問題考量,以往動物添加劑都不需要進行人體試驗,但由於當初美國藥廠在登記藥品萊克多巴胺時,所提供的動物試驗包含大鼠、小鼠、狗及猴子共4種動物,所呈現的毒理試驗結果差異性太大,因此才由美國食品添加物專家聯合委員會(簡稱JECFA)及藥廠共同進行僅6個人的人體實驗,後來發現人體反應與猴子的試驗結果較為接近,因此,才採用猴子的數據作為人體的標準。不過,該報告今天在會中得不到與會專家的肯定。

周晉澄則於會後表示,各國有各國的特性,台灣不需要依照美國或日本等國的標準,應該有自己的準則。

但台北榮總醫院毒物科主任鄧昭芳則指出,「殘留劑量」的多寡才是最大的問題所在,由於萊克多巴胺是化學物質,因此消費者會擔心造成人體危害。但他認為,人體如果對添加物有過敏反應,或因本身為特異體質而引起不適,都是無法預期的,只有添加的劑量才是最需要考量的重點,只要確定安全劑量就不會產生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