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桃園縣民眾開車使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導航,遇到溪水暴漲受阻,最後車主女兒下落不明,此事被外界質疑是GPS釀禍,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今(2)日表示,GPS僅供參考,不可盡信,而且要定期更新地圖,配合地圖使用。

消基會今天召開記者會,提醒民眾使用GPS應注意的事項,消基會說明GPS正確的說法應該是PND(個人導航裝置,Personal Navigation Device),GPS只是其中一項功能,負責定位、查出使用者的位置,PND則包括計算、規劃適當路徑等各項功能。

消基會表示,目前我國知名度最高的5家GPS大廠分別是GARMIN、MIO、TomTom、GONAV、PAPAGO,而技術已經算相當成熟,功能、介面也都大同小異,在消費者使用上,地圖未更新是最常發生的問題,消費者往往不知道如何更新,因此某些新建道路無法得知,GPS就無法帶你走最好最快的路線。

此外消基會說,GPS導航時可能會有幾十米的誤差,例如橋上被當成橋下,這樣的狀況可能會造成迷路;或是在高樓間會影響收訊,誤差也會變大。而把車開進河裡、谷底的狀況,消基會認為應該是很多狀況的綜合,包括GPS誤差、天候不佳、視線不良等問題。

而有民眾說走到高架橋下或經過隧道時GPS似乎就失靈,消基會表示,國內大部分GPS都有這樣的困擾,可在車子雨刷旁貼上一個GPS天線來避開這樣的問題,但單純的GPS誤差是無解的,因為民生用GPS為了不讓恐怖分子不當使用,會故意把誤差擴大到10公尺以上,建議還是要配合地圖等其他工具,不可盡信GPS。

消基會認為,GPS的安全問題其實是在車主駕駛時會把注意力從馬路移到GPS螢幕上而沒能看前方道路,這才是真的危險,即使GPS有語音輔助,也無法取代螢幕的完整資訊,消費者仍會時常注意螢幕。此外消基會談到,GPS會讓人過度依賴,變得更不會認路,開過的路都不記得,這也隱藏著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