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近日公佈的「2010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中,台灣各校顯得欲振乏力,而中國學校排名卻大幅度進步。評鑑中心研究員黃慕萱觀察,中國科研論文在既有論文數量勝過台灣的基礎上,科研論文的「質」也正急起直追,台灣學校要保有兩岸三地排名之首,唯有持續追求質優的論文一途。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自2007年開始進行評鑑工作,今年公佈的排名中,台灣大學再度蟬聯兩岸三地第一,排名114名,表現超越中國大陸與香港的學校;其次為成功大學302名、清華大學346名、交通大學479名和長庚大學493名。

台灣大學的評比成績不甚理想,黃慕萱在「開放編輯室」節目上表示,台灣論文數仍維持穩定地成長,但中國大陸急起直追地速度卻超乎想像,今年台大仍能站上兩岸三地學校排名第一名,一方面是論文勝過中國的「質」,一方面論文數又超過香港。

但現今香港也在衝量,中國也在衝質,黃慕萱懷疑台灣的優勢還能維持多久。她觀察,中國的經濟支持下,中國大學在科研論文排名,可能短期1或2年內就能超越台灣頂尖的台灣大學,台灣要想保持領先地位,量已經不太可能再上升,唯有在質的部份能跟中國一較長短。

如把全職教師數納入考量後,量少質精的學校往往在「參考排名」上都有不錯成績,而新加坡、中國、香港的學校反而會比較落後。黃慕萱指出,學校規模會造成評比影響,雖然學校規模也是一種競爭實力,但以台灣大學為例,教師數不超過2000名,學校規模顯然無法突顯研究型大學的特色,因此列出考量全職教師數的條件下,台灣的大學都有不錯成績,顯示台灣學校能在稀少的資源下,做出不錯的成績。

黃慕萱指出,世界知名的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泰晤士報的評比主觀意識較重,同裁評比在前者佔有50%,而後者也佔有33%,只要是採用同裁評比的部份,中國北大與清華的排名都會超越台大,而上海交大強調學術非凡成就,因此做出一份客觀合乎事實的評比是台灣高等教育評鑑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