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和文化有很大的關係,不是給個殼就能解決辦法,都市原住民後援會于欣可說,國外自力造屋的案例,台灣可以參考,相較於市場售屋的方式,或許自力造屋更好。

自力造屋是指,弱勢的人來沒有辦法到市場買房子,於是靠自己的力量,在沒有產權的土地上,將房子蓋起。日本京都曾經有自力造屋的經驗,都市原住民後援會于欣可表示,社區經過內部整合後,傳達給建築師,再進而打造家園的方式,就是日本京都的方式。

「溪洲部落的經驗,提供在台灣自力造屋的可行性」于欣可在newtalk「幸福加油站-都市改革派」說,從原本一個人蓋了一間簡陋的房子,再把親戚朋友找來一起住,然後再加蓋房子,漸漸的,人愈來愈多,就形成了部落,而且房子能隨時「增加機能」,像是遇到下雨時,就加個遮雨坪。

于欣可接著說,後來溪洲部落收到台北縣政府的信函,指他們佔用了土地,要自行拆除,不過縣政府因房子沒有立即危險性,所以作罷。不過,北縣府又提出一個計畫,而計畫的最精華地段剛好就是溪洲部落,於是溪洲部落居民被要求移到國宅,幸好經過一番協調,訂出自力造屋的計畫後,才有所解套。

于欣可說,現在的人民都依賴市場販售的房子直接去購買,若如果能以社區為概念,進行自力造屋,例如溪洲部落的案例,相較於現在的市場售屋就是一個不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