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中旬,因為報導地制法國會衝突畫面,12家電視新聞台全數挨罰。衛星公會新聞自律委員會主委陳依玫呼籲,希望能透過媒體自律機制發揮影響力,過度監理,稍有不慎,反而容易成為「警總」的角色。

陳依玫今(30)日接受newtalk「開放編輯室」專訪時提到,新聞自律一定要由下而上,自發性行動,而且要花時間討論,急不得。以這次電視台報導地制法為例,她說,其實當天在立法院現場並沒有打得那麼激烈。大部分只是互相拉扯的國會攻防。

不過,根據現行法規,每天下午4時到9時,是新聞露出管理較嚴格的時段,電視新聞必須依「普及」規定處理。新聞畫面透過剪接處理後,衝突效果被放大解讀,而且當天密集反覆重播,這也讓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的申訴電話塞爆。

由於當時決議核處的學者專家可能只看到剪接的片段,並沒有深入了解事件的前因後果。陳依玫建議,未來若有機會希望可以由自律委員會參與列席,給予答辯的機會;或是在第一時間,先通知自律委員會協調各新聞台配合。

衛星公會新聞自律委員會運作三年來,累積了許多實務上經驗,陳依玫坦言,最初的確受到力拼收視率的心裡作祟,周政保事件後,讓大家深刻地省思當初投入新聞事業的初衷是為了什麼?這也激起媒體啟動自律機制的關鍵因素。後來從李泰安搞軌案、許純美事件,還有近來災難新聞報導,也都是透過業者多次充份溝通討論,有所節制。

陳幸妤的新聞報導,也是台灣媒體自律發展過程中很特殊的案例。陳依玫說,由於陳幸妤面對鏡頭容易情緒失控,即使扁案發展之初,她還不具證人身份,就已經有電視台全天候守在她上班的診所外,甚至伺機偷拍診所的候診間,明顯侵犯了病人的隱私權。

此次事件後,自律委員會協調各家電視台達成默契,在馬路對面遠距離拍攝,儘量不要干擾到陳幸妤工作。但仍不時有些意外狀況,陳依玫說,有次記者不小心絆倒陳幸妤,陳幸妤誤以為有人故意推她,又開罵,讓現場媒體逮到機會大肆報導。

此外,陳幸妤赴美期間,因為考量當時她是扁家唯一可以進出美國,新聞重要性不言可喻,自律委員會事前還曾為此與各家電視台協調溝通,要求各家電視台拍攝時,務必與陳幸妤保持一定的拒離,儘可能不要騷擾當事人;即使採訪的媒體與陳幸妤住在同一間飯店,大家仍彼此協議,走出飯店外,才能做採訪。

陳依玫說,雖然還是有人破壞了協議,再度引發陳幸妤的反彈,但也有記者成功約了陳幸妤做專訪。鏡頭前的陳幸妤終於有機會可以完整地陳述自己的心情,不再是鏡頭惡意捕捉下被扭曲的陳幸妤。(http://newtalk.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