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環球經濟社社長林建山、政論家南方朔、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與經濟日報總主筆馬凱等人,今(2)日聯名提出萬言書,希望能透過提出被輕忽的重大危機,給國家施政一個思考方向,期望喚起社會正視,並促使政府改革。

全站首選:2先進小國都用核電 童子賢:很多糾結是技術問題、科學進步可解決

林建山等四人提出的萬言書裡,提到台灣改變極其迫切。今天社會對馬英九的高度期望至失望的原因,其實正出於初始對馬英九清新廉潔的肯定,而急切希望馬英九能帶領這個國家有所改變創新。不過過去十數年的自囚政策立場與實施策略,到了馬政府時代,除了大勢所趨的兩岸開放,人民看不到新政新策是什麼。

「溺愛台灣」的民粹,讓台灣稅不能加、價不准動,反商排富的論述與法制,已讓台灣成為一個十足社會主義經濟國家,而不再是60、70年代充滿活力創造力的市場經濟國家。今日的領導人,沒有勇氣與膽敢去落實為765萬提出的任一項主張與願景,而不能貫徹「當為之為」,是執政的黨府院,在面對選票挑戰時,吞下五連敗的根本原因。

林建山等人提到,極度向高科技產業傾斜的台灣經濟,幾乎仰賴對中國大陸的巨額出超以維繫命脈。在對岸沿海工資飛漲仍無法解決民工荒,與佔有台灣出口市場高達65%的東協加一自由貿易區已生效等問題,如果台灣不能即時扭轉被邊緣化的劣勢,後果不堪設想。

面對危機,萬言書提及國家社會與主政當局,應虛心檢討國家發展方向是否錯了?其中最優先的事項,便是要走出政黨對抗。兩岸關係上,也應以競爭取代對抗,以理解促進合作,達到台灣的永續發展。其次是政府應放開看得見的手,提高經濟自由度。讓社會大眾看見「當前的政策是什麼」,而不是「時下民粹是什麼」。

再者「投資台灣」是今天救台灣,讓台灣挺身而起的關鍵解答。在短近期內的實體經濟必須打開反商排富甚至仇商敵富的意識型態枷鎖,增強積極正向誘因,改善經濟投資環境,促進並吸引更大更多的市場產業投資。特別是要促進本國人在台投資,與吸引外國人來台投資,唯有不斷持續的投資,才能將台灣經濟的餅作大,而創造出更多就業機會與更廣更大所得效應,也更能夠有效鞏固台灣的國際市場地位。

中長期的非經濟結構面投資,投資在「國家人力資本的開發」與「社會資本的厚實」這兩個重點事項之上。加深對臺灣的社會資本投資,才能夠促使台灣社會體制提升晉級,使台灣這個小型經濟的島國,更有機會成為全球場域中,著具特色的「台灣公司(Taiwan Inc.)」。(http://newtalk.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