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開放中資來台已經半年,不過外界普遍質疑開放的成效有待加強。今(23)日民進黨開「檢視中資來台—人民的聲音」記者會,會中淡江大學戰略所助理教授洪財榮表示,大陸的對外投資99%都屬於國營企業,其中許多是政府指導的政策性投資項目,對於中資來台的規範應該比一般外資還要嚴格。

洪財榮指出兩岸經貿關係的正常化,首先要在WTO架構下平等對待,其次才是人員、資金、貿易的移動等。洪財榮認為2008年中國輸出資金已達520億美元的規模,台灣商人追逐商機不難理解,但是政府應該扮演機會與風險的平衡者,馬政府卻沒有做到。

洪財隆以美國在法規規範外人投資基礎建設為例:美國有一個由8個行政部門和8個白宮機構組成的「海外投資委員會」(CFIUS),CFIUS的目標就是為了保護投資的安全性,通過審查投資查看會不會對美國造成安全方面的威脅,又特別加強對外國企業進行壟斷控制的審查。不過我國卻只有「外國人投資條例」及「華僑回國投資條例」等對於外國華僑來台投資,有法律規範。對於中資,更只有「陸資來台投資許可辦法」,明顯不足。

洪財榮指出,馬政府表示ECFA是比照中國與東協的協議模式,是屬於開發中國家之間的協議,但是台灣加入WTO時已經放棄開發中國家的權力,不能引用授權條款。洪財榮憂心近來外界傳聞馬政府不準備將ECFA通報給WTO的秘書處,如果其他會員國不抗議的話,兩岸從此將進入兩岸化、特殊化的階段,台灣主權將遭矮化。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則指出,馬政府開放中國人來台置產可取得居留權的政策,是變相開放中國勞工。正確的作法應該是有實際居住的需求,才核准其置產。孫友聯表示今年截至8月為止已有69047名中國專業人士來台工作,並以第六類無業的名義加入健保,馬政府應該承認,不開放中國勞工的承諾已經跳票!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張國城更指出,台灣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稅收短徵,而短徵最大原因在於工作機會不足,造成所得稅下降。而中資來台投資標的大多是屬於非生產性事業,中資投資的標的若是放在台灣的房地產及股市,一旦房價炒高、股市攀升,其結果只會讓民眾誤以為景氣好轉,實際所得卻未提升,造成房貸壓力因而轉重,反而使得台灣人民的消費力大幅下降。

張國城強調,中資企業大舉來台,其中又以國營企業為主,一旦中資國營企業來台設立分公司,其經營型態將無心於創造企業的核心優勢。此外夾著中國政府背後的支持,在龐大資金的操弄下,台資企業之競爭力將毫無招架之力,形成台資企業在台經營不公平的競爭環境,將促使台灣企業外移。( http://newtalk.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