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蘋果日報這個星期推出的「動新聞」,結合動畫模擬跟新聞片段的報導形式,兒少聯盟秘書長葉大華今(20)日表示,這種拼湊出來的新聞,的確創造了新的報導媒材,但卻模糊了真實的界線;同時在取材上選擇負面新聞,對弱勢群族做侵入性報導,明顯違反新聞自律準則,民間團體將在下星期四前往蘋果日報抗議。

新聞報導的形式越來越多樣,這個星期一,蘋果日報推出結合新聞片段、照片、動畫畫面的「動新聞」,短短5天就引起民間團體的關注。兒少聯盟秘書長葉大華指出,過去民間團體就對平面媒體使用模擬畫,一張張鉅細靡遺的描繪犯罪過程的作法,表達不滿,這次,是類似作法的延伸,在平台從報紙到網路。

長期監看媒體報導內容的葉大華認為,蘋果在網路上所推出的「動新聞」,從報導選擇的題材偏向於負面、性侵、兒童虐待等觀察,這些都在侵害弱勢族群的隱私,且明顯違反媒體自律準則,再加上內容是以新聞畫面結合動畫、照片等形式拼湊,讓觀看者搞不清楚哪些是真實事件、哪些是劇情,模糊了報導的可信度。

葉大華指出,對犯罪手法做詳細描述的報導、使用新的媒材,這些對幫助閱聽群去瞭解新聞事件、以及凸顯背後的社會問題上,到底有多少幫助?

既然「動新聞」是放在網路上,葉大華表示,相關單位並非無法可管,依照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的規定,對於有害兒童及少年身心健康的出版品、電腦軟體、電腦網路應該予以分級,至少可以透過分級制度讓兒童、青少年無法接觸。

至於在報導內容上,葉大華指出,也可以依據該法的規定,以媒體不得報導或記載遭受遺棄、身心虐待等行為兒童及少年之姓名或其他足以識別身分之資訊,違反者主管機關可以對其負責人及行為人,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這些都是懲罰機制。

不過,就「動新聞」報導取材偏向於選擇弱勢族群的侵入性報導,葉大華表示,民間團體其實已經注意到了,並計畫在下星期四早上10點,前往蘋果日報抗議,抗議的團體包括,媒體觀察團體、兒少聯盟、全國婦女聯合會等。

這些民間團體過去曾對蘋果日報在首頁刊登不雅照片的作法,採取抗議行動,並成功地以公民社會的力量,逼迫蘋果日報下架一天,無法在便利超商販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