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太平洋文化基金會所舉辦之「兩岸一甲子」學術研討會,在中國學者放言一中的言論下,引起台灣學者的反擊和激辯。據指出,這項意外,讓兩岸雙方都重新審視彼此對政治進程的認知。一位熟悉兩岸事務人士指出,中國學者這次的表現,讓人感覺是有備而來討東西的,想不到,卻發現台灣還沒準備要給。

甫抵台訪問的中國海協會副會長王在希因此趕忙表示,「現在談這個問題早了點,不利現在氣氛。」顯見,中國學者已經迅速反映了這次來台探底的訊息。

熟悉兩岸消息人士指出,不管中國如何說重視兩岸文化交流,實際上他們只在乎一件事,就是兩岸統一這個政治目標;除此之外,其他都不重要。2008年底,胡錦濤提出「胡六點」,要馬總統「恪守一個中國」,要求「兩岸在事關維護一個中國框架這一原則問題上形成共同認知和一致立場,就有了構築政治互信的基石,什麼事情都好商量。」便是最直接的叫價。

這也是為什麼這次中國學者對一中表現得如此急切,令人感到事有蹊翹的原因。該人士懷疑,國民黨高層在和中國密室談判的過程中,究竟答應了對方那些條件? 讓對方以為已經到了可以索取代價的時候。

該人士說,民進黨時代,和中國的談判是有拿有給,而且中國若給東西,也是心甘情願。但現在馬政府卻是要的太多,兩者的起始點不同。中國可能覺得應該是可以向馬政府討一些東西回來的時候了。

據指出,這次研討會中,馬英九核心幕僚台大教授包宗和對和平協議的主張,可以嗅到一些類似的味道,頗值得注意。包宗和在會中提出兩岸的兩個有條件,亦即,中國有條件放棄武力犯台,台灣有條件接受和平統一。中國的有條件,是指台灣不進行法理台獨,台灣的有條件則是要經過2300萬人民同意。

問題是,如果台灣真的和中國簽訂和平協議,這固然將是兩岸關係前所未有的突破,因為之前頂多只有國共公報,從來沒有這種條約式的協議。但是一旦協議簽署,台灣問題即成了中國內政,中國若翻臉,台灣安全將失去外來的屏障。

前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在他八月份發表於東吳政治學報的「當前北京對台策略剖析」一文中曾經指出,對於胡錦濤促統的叫陣,他假設了馬政府回應的三種場景。一是完全依循北京所設定的對台政策框架;二是完全拒絕,甚至不惜翻臉,即使造成兩岸關係倒退亦無所謂;三是並非完全配合對北京所設定的對台政策框架,馬仍有自己的想法和堅持。

陳明通指出,第三種場景比較符合目前馬政府的回應策略,但是這種場景並不會持續太久,北京將努力將馬政府推往第一個場景,馬又不敢翻臉走向第二場景,結果若不是北京勝利,就是造成兩岸關係的放緩甚至出現僵局,但目前看來北京的贏面似乎愈來愈大。

上述人士表示,很不幸的,這樣的論述,目前看來一一驗證。中國全力施惠馬政府,要的就是「一個中國」這個獎賞。而馬政府或國民黨若非之前答應中國許多不該給的條件,則中國學者豈敢如此「侵門踏戶」,大談一中 ?

這位人士說,密室協議是台灣人最不願見到的情況,但馬政府的親中政策,很明顯正往這個方向發展,這是台灣人最該憂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