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學者日前對「一個中國」激辯,「一中」原則和內涵是否可能有彈性?中國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王在希今天表示,「現在談這個問題早了點」,不利現在氣氛。

「兩岸一甲子」學術研討會14日落幕,大陸學者多次提到「一個中國」是兩岸建立政治互信基礎,但台灣學者反彈大,出現許多激辯的場面。

在研討會上,台灣大學副校長包宗和認為,一個中國必須有彈性解釋空間,兩岸才有政治談判的可能性。中央研究院政治研究所籌備處主任吳玉山指出,鼓勵或加強台灣民眾重新認同中華民國,才能增加「兩岸一中」的認同。

王在希今天接受中央社訪問時則重申,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於去年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時,提出的「建立互信,求同存異,擱置爭議,共創雙贏」16字。他說,這16字是大政方針,先要建立互信,任何不利的話,現在都不談。

王在希指出,歷史的分歧不可能談1、2次就有共識,先談可以談得攏的,求同存異,創造雙贏,重點是讓「兩岸受益」,大陸自己吃點虧可以,但不能占對方便宜。

王在希表示,研討會是台灣的民間機構(指太平洋文化基金會)發起,議題是中性的。有關政治、經濟和文化議題都有專家參與,對兩岸關係發展有很多討論。他說,兩岸坐下來各抒己見、瞭解對方,沒壞處,而且可以讓兩岸關係發展更平穩。

對於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14日「連胡會」中拋出兩岸「共同破解政治難題」的議題。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王在希表示,先經後政、先易後難,可先創造好條件。

王在希昨天率文化教育交流團來台,已多次來台的毛澤東外孫女、北京東潤菊香書屋公司董事長孔東梅也是訪問團成員。

交流團今天參觀兩岸故宮合作在台北故宮博物院舉辦的「雍正大展」,拜會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並參訪台灣大學和華山藝文特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