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斯蘭國恨女仇同!刻意挑女性知識分子加以處決

    新聞 伊斯蘭國恨女仇同!刻意挑女性知識分子加以處決

    2015.01.21 | 08:03

    在世界上的某些角落,女性連接受教育都「有罪」。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幾年前只因主張女性受教育,就遭到蓋達組織成員朝她頭部開槍。在西非,主張「西方教育是罪惡」的「博科聖地」(Boko Haram)到處綁架女學生。如今,「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更是刻意挑出受過教育的女性來處決。 根據印度《新德里電視台》(NDTV)引述自法新社21日報導,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發言人薩姆達薩尼(Ravina Shamdasani)20日指出,在「伊斯蘭國」控制地區已經發生太多起女性平民遭到處決的案例。遭到特別針對的,是受過教育的職業婦女,尤其是那些曾經出來競選過公職的女性。 薩姆達薩尼指出,2015年迄今才3週的時間,已經有3位女律師遭處決。 受到不人道方式殘殺的,並非只限於少數族群。許多被認為是違反伊斯蘭教法的人或是不夠忠誠的人,都死於非命。2位被冠上盜匪罪名的人,遭到釘十字架的酷刑。冠上通姦罪名的女性,被人用石頭砸死。疑似同性戀者,被從高樓扔下摔死。拒絕替「伊斯蘭國」看診的醫師、拒絕加入「伊斯蘭國」的人,也都被處決。 伊拉克和沙姆伊斯蘭國(阿拉伯語:الدولة الاسلامية في العراق والشام al-Dawlah al-Islāmiyyah fī al-Irāq wash-Shām‎;英語: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al-Sham,簡稱ISIS),又稱為「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英語: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the Levant,ISIL),自稱伊斯蘭國(阿拉伯語:الدولة الإسلامية‎,轉寫:al-Dawlah al-Islāmīyah;英語:The Islamic State,IS)。 根據聯合國新聞中心20日報導,聯合國人權高專辦發言人薩姆達薩尼20日在日內瓦舉行的記者會上指出,「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在其控制領土上非法建立伊斯蘭法庭(shari’a courts),對那些被指控違反該組織極端伊斯蘭法律或被懷疑不忠的人進行殘酷和不人道的懲罰,人權高專辦對這些侵權行為已記錄在案,並將稟報人權理事會。 薩姆達薩尼指出,伊斯蘭國在網站上登出兩位男子因被指控幫派結夥被釘在十字架上,其雙臂遭到捆綁後被擊斃;還登出一位婦女因被指控犯有通姦罪而被石頭砸死的照片;另外的照片還顯示兩名男子被從樓上扔下,因為他們被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蘇爾的伊斯蘭法庭指控犯有同性戀罪。薩姆達薩尼指出,這些都是伊斯蘭國在其控制區內無視人的生命與尊嚴的數起可怕例證。    薩姆達薩尼指出,人權高專辦收到諸多報告稱,數名婦女被伊斯蘭國控制的摩蘇爾等地區設立的伊斯蘭法庭判刑後被立即處死。那些受過教育的職業婦女,特別是參加公共職位競選的婦女面臨著特殊危險,僅今年頭兩個星期,據報告有3名女律師遭到處決。 其他被懷疑違反伊斯蘭國規定或被懷疑支持伊拉克政府的平民也成為受害者:4名醫生最近在摩蘇爾遭到殺害,據稱原因是他們拒絕向伊斯蘭國戰鬥人員提供治療。1月1日,伊斯蘭國在伊拉克費盧傑地區處決了15位平民,這些被懷疑與伊拉克安全部隊合作的人被當眾擊斃。    薩姆達薩尼指出,人權高專辦正繼續對這些發生在伊拉克的侵權事件加以記錄,並將在3月份向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彙報。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
  • 拿了我的給我送回来!國際要以還地還錢

    新聞 拿了我的給我送回来!國際要以還地還錢

    2015.01.16 | 08:13

    阿拉伯國家聯盟)昨(15)日授權其會員國尋求國際支持,重新將要求以色列在2017年以前撤離爭端領土的決議案送交聯合國。聯合國則要求以色列交還巴勒斯坦的稅款。 根據以色列獨立、非營利新聞網站《JNS.org》15日報導,阿拉伯國家聯盟(簡稱「阿拉伯聯盟」或「阿盟」;阿拉伯語:جامعة الدول العربية‎;英語:The Arab League)各國與會部長不但支持將巴勒斯坦建國的決議案重新送到聯合國安理會,力挺巴勒斯坦以國家的角色參與國際組織,昨日還授權要為巴勒斯坦建立1個1億美元的「金融安全網絡」。 阿拉伯聯盟表態,絕對不承認以色列是個「猶太人的國家」,並且譴責以色列當局企圖透過「聖殿山政策」來將耶路撒冷據為己有。 上個月替巴勒斯坦提交建國決議案的約旦,是目前唯一名列安理會理事國的阿拉伯國家。 上次在安理會闖關失敗後,巴勒斯坦當局隨即簽署《國際刑事法庭規約》,準備在法庭上與涉嫌戰爭犯罪行為的以色列人對決。以色列則在本月3日展開報復行動,宣佈扣留代表巴勒斯坦當局征收的5億謝克爾(約1.25億美元;新台幣39.766億元)稅款。 根據拉丁美洲《南方電視台》(La Nueva Televisora del Sur,簡稱teleSUR)15日報導,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Ban Ki-moon)昨日表達對以巴關係的憂心,聯合國要求以色列,把用巴勒斯坦政府名義代收的稅款,徹底轉交。 聯合國負責政治事務的副秘書長托伯格—法蘭曾(Jens Anders Toyberg-Frandzen)向安理會表示:「我們要求以色列立刻進行稅款收入的轉移。以巴衝突現在進入前所未有的領域,而令人遺憾的是,這似乎已經使得任何重回和平談判的希望破滅。」
  • 力挺開放與包容  德總理將參加穆斯林遊行

    新聞 力挺開放與包容 德總理將參加穆斯林遊行

    2015.01.13 | 10:11

    巴黎上週發生恐怖份子到《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展開屠殺事件後,各國輿情嘩然。原本已經在德國每週一都會出現的反穆斯林遊行,昨日又有數萬人參與。德國聯邦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除了呼籲群眾不要被極右翼利用外,也將參加由穆斯林下週於柏林所舉辦的「開放而包容的德國」遊行。 《德意志之聲》(Deutsche Welle)於台灣時間今(13)日凌晨報導,除了梅克爾總理之外,德國聯邦副總理加布里爾(Sigmar Gabriel)、內政部長德邁齊埃(Thomas de Maiziere)和司法部長馬斯(Heiko Maas),以及許多政黨的領袖也都將於下週二在柏林的布蘭登堡門參加這場遊行。 這場遊行是由德國的穆斯林和柏林的土耳其社群所籌辦,他們將在遊行中紀念上週在巴黎遭到暴徒殘殺的受害者。 這場遊行的主旨是譴責暴力與社會分化。德國穆斯林中央委員會表示,他們將會高舉「讓我們為彼此而在。不要用我們的名義搞暴力」等標語。 柏林的土耳其社群則譴責在法國發生的「卑劣的恐怖攻擊」,並表示:「在伊斯蘭教中無法為這樣的行為找到正當性。」 根據土耳其媒體報導,土耳其總理達武特奧盧(Ahmet Davutoglu,1959年2月26日─)週一訪問柏林,一般預期他會要求梅克爾對於目前德國正在增強中的反穆斯林情緒發表具體的行動。 在德國漢堡,12日有民眾高舉「不要以我們的名義。穆斯林反對恐怖」(德語:Nicht in Unserem Namen. Muslime Gegen Terror.;英語:Not in our name. Muslims against terror.)的標語參加遊行,捍衛言論自由和媒體自由。 德國8千萬的人口中,約有4百萬人是穆斯林。其中3/4是土耳其裔,1/2擁有德國公民的身分。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
  • 2014清廉指數出爐  土、中貪污惡化最嚴重

    新聞 2014清廉指數出爐 土、中貪污惡化最嚴重

    2014.12.04 | 09:19

    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昨(3)日公佈2014年度清廉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CPI)。中國、土耳其和一些經濟快速成長的國家都出現貪污問題惡化的情形。 國際透明組織今年的報告除了延續以往對各國政府、警察、司法人員、政黨和官僚的貪腐評估之外,還特別點名在世界各金融中心活動的多國籍銀行讓某些發展中國家的菁英洗錢。 國際透明組織針對175個國家進行調查,以0分為最貪腐,100分為最清廉。今年這175個國家的平均分數為43分,2/3以上的國家得分不到50。 退步最多的國家是土耳其,從去年的50分跌到今年的45分。中國也好不到哪裡去,從去年的40分跌到今年的36分,在175個國家中排名第100名,與盧安達、馬拉威和安哥拉同分。印度今年難得比中國分數高,得到38分,排名第85名。 台灣連續3年得分都維持在61分,今年在175個國家中,清廉度排名第35名。亞洲排名最高的國家是排名第7名的新加坡(84分),日本(76分)排名第15名,韓國(55分)排名第43名。 全世界排名最高的前10名國家是:1.丹麥(92分)、2.紐西蘭(91分)、3.芬蘭(89分)、4.瑞典(87分)、5.挪威(86分)、6.瑞士(86分)、7.新加坡、8.荷蘭(83分)、9.盧森堡(82分)、10.加拿大(81分)。 世界上幾個重要大國的分數如下:德國(79分)排名第12、英國(78分)排名第14、美國(74分)排名第17、法國(69分)排名第26、俄國(27分)排名第136。 排名墊底的則為索馬利亞(8分)和朝鮮(8分),蘇丹(11分)倒數第2名。
  • 冤冤相報須終結 巴勒斯坦將獲更多國承認

    新聞 冤冤相報須終結 巴勒斯坦將獲更多國承認

    2014.11.25 | 10:42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Ban Ki-moon)在台灣時間今(25)日上午發表他的看法,指出世界各國對巴勒斯坦的國家承認將日益增長。以巴人民生活在共同的土地、擁有共同的命運,不可能消滅一方而存在,因此和平的良性循環必須開始。 根據《以色列國家新聞》(Arutz Sheva)新聞網站25日報導,潘基文在參加巴勒斯坦人民行使不可剝奪權利委員會討論巴勒斯坦人的人權問題前,呼籲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懸崖勒馬,回到談判桌。他指出,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在一塊共用的土地上面對共用的命運,誰也不能把另一方塗抹消滅。 談到歐洲各國政府對巴勒斯坦的國家承認問題,潘基文指出,各國政府和各國國會都正在採取行動,這個動能會日益增長。 英國國會於10月13日通過給予巴勒斯坦國家承認的無拘束力決議案。瑞典政府也於10月30日正式承認巴勒斯坦是個國家。同星期,西班牙國會動議,要求該國政府給予巴勒斯坦國家承認,法國國會也準備要針對這個問題投票。 潘基文表示,國際社會必須承擔起責任,讓以巴衝突可以得到解決。那種冤冤相報的循環,必須加以終結。 根據聯合國新聞中心報導,巴勒斯坦人民行使不可剝奪權利委員會24日舉行特別會議紀念「聲援巴勒斯坦人民國際日」。潘基文秘書長出席會議並發言指出,衝突和對抗無法結束衝突,並呼籲相關各方在希望和時間耗費殆盡之前尋找到一條和平之路。 潘基文表示,今年夏天世界見證了又一場加薩衝突,50多天的野蠻衝突導致2000多名巴勒斯坦人和70多名以色列人喪失生命,超過10萬所巴勒斯坦人住宅被毀或受損,數十萬人無家可歸。潘基文指出,作為國際社會,我們必須承擔集體失敗的責任,以推動一個以巴衝突的政治解決辦法。    潘基文表示,為結束衝突並為衝突後重建尋求支持,他曾先後兩次前往中東訪問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潘基文再次重申其在加薩和以色列所表明的立場,即他譴責哈馬斯以平民為目標不加區分地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彈的行為。此外,以色列軍事行動所造成的毀滅規模已經讓人們對其是否對平民加以區分,以及是否過度使用武力產生了深深的疑問,並引發了廣泛的究責要求。    潘基文還對耶路撒冷和約旦河西岸問題表示關切,並呼籲各方保持克制。 他指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民不僅生活在共同的土地之上,而且擁有共同的命運,不存在一方抹去另一方的問題。隨著時間的流逝,該地區民眾之間的聯繫、共鳴和相互理解正在變得日益淡薄,因此,盲目的破壞性循環必須結束,和平的良性循環必須開始。    聯合國大會24日也就巴勒斯坦問題舉行了全會。巴以雙方以及聯合國各會員國代表就此進行了辯論性發言。    聯合國大會1977年作出決議,將11月29日定為「聲援巴勒斯坦人民國際日」,以紀念聯大在1947年的這一天通過了關於巴勒斯坦分治問題的決議,提出在當地建立兩個獨立的國家,一個獨立的猶太國家和一個獨立的阿拉伯國家。聯大在決議中還呼籲在此期間舉辦紀念活動 ,動員國際輿論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爭取合法民族權利。
  • 加泰隆尼亞政府及公投單位遭駭客及電話騷擾

    新聞 加泰隆尼亞政府及公投單位遭駭客及電話騷擾

    2014.11.11 | 08:39

    加泰隆尼亞當局前(9)日不理會西班牙憲法法庭裁定,執意如期舉行諮詢性公投,結果有80.72%的投票人贊成獨立。在過程中,加泰隆尼亞不僅承受西班牙政府極大的壓力,在公投當天更遭到嚴重的駭客攻擊與電話騷擾。 依據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在台灣時間今(11)日凌晨引自「加泰隆尼亞新聞頻道TV3」(Catalan News Channel TV3)的報導,加泰隆尼亞當局昨(10)日指出,在他們舉辦諮詢性獨立公投時,全世界90%的駭客攻擊集中在當地,使主張獨立的各個組織的網頁都掛掉。 西班牙媒體也紛紛報導,加泰隆尼亞部長會議網頁、自治政府官網,以及自治政府主席馬斯(Artur Mas) 的網頁在過去這個週末都掛掉。 協辦這次諮詢性獨立公投的組織,例如「自治區民爭取獨立協會」(Associació de Municipis per la Independència)、維護加泰隆尼亞母語傳承的Omniumum,以及當地議會都受到電話騷擾,接起來對方都沒有人出聲。 西班牙媒體《阿貝賽報》(ABC.es) 大前(8)日報導,「自治區民爭取獨立協會」很多員工從當天早上8點起,每30秒就接到1通不出聲的電話。這麼密集的佔線,讓一些工作人員根本無法用電話聯繫,只好採用Whatsapp來進行公投最後準備工作。 西班牙媒體《機密報》(El Confidencial)也於8日報導,加泰隆尼亞當局認為這些攻擊來自西班牙政府官署或反對加泰隆尼亞分離運動的西班牙裔駭客。西班牙政府則否認他們涉入其中。 根據路透社10日引述加泰隆尼亞政府的消息來源報導,9日加泰隆尼亞公投的結果,有92%公民希望加泰隆尼亞成為一個國家,只有5%的公民反對。而這92%投票贊成的公民中,有88%希望這個國家是獨立的,只有11%不贊成。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
  • 防範中國摧毀衛星  日本起草新太空政策

    新聞 防範中國摧毀衛星 日本起草新太空政策

    2014.10.30 | 08:16

    受到中國晚近摧毀衛星等技術刺激,日本政府昨(29)日起草新的太空政策。 《日本時報》(The Japan Times)今(30)日報導,日本政府在這份政策草案中,提到中國近年來摧毀衛星的測試,並憂心日本自衛隊在衛星遭受攻擊時無法全力運作。 為了防範反衛星測試、衛星撞擊和其他變故,日本防衛省、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等單位將攜手合作軌道監測任務。這些監測數據也將與美國分享。 日本也計劃在未來10年內發展出7顆衛星組成的「準天頂衛星系統」(Quasi-Zenith Satellite System, QZSS),來補強美國的GPS衛星定位系統。 為鼓勵民間參與,日本政府將會在後年提出修法草案給國會。未來10年,日本政府與民間將投入5兆日圓。 日本政府這項「10年太空政策基本計畫」將於今年年底正式提出。 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明,準天頂衛星系統是以3顆衛星以上透過時間轉移完成全球定位系統的區域性功能 衛星擴增系統,這個計畫為日本研發的。 日本政府在2002授權,由先進空間商業公司(Advanced Space Business Corporation)開始發展準天頂衛星系統。這個團隊包括三菱電機、日立、伊藤忠商事、日本電氣、三菱商事、豐田汽車等59家相關企業、和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技術公司(GNSS Technologies Inc.)。 然而,由於所需資金龐大,這項工作於2007年由衛星定位研究與應用中心(Satellite Positioning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Center)接手。衛星定位研究與應用中心由日本政府文部科學省、總務省、經濟產業省和國土交通省4個部門組成。
  • 加泰隆尼亞人明日將遊行要求自西班牙獨立

    新聞 加泰隆尼亞人明日將遊行要求自西班牙獨立

    2014.09.11 | 08:58

    蘇格蘭獨立公投的火苗延燒到西班牙的自治區加泰隆尼亞(Catalonia)。當地人將於明(12)日於首府巴塞隆納遊行,鼓吹脫離西班牙的統治。 《今日美國》(USA Today)於台灣時間今(11)日清晨報導,籌辦這次遊行的「加泰隆尼亞獨立之道2014」(Catalan Way 2014)預期,明天將會有超過45萬人上街遊行。去年也曾有數萬人上街參加獨立遊行。根據「加泰隆尼亞公眾外交委員會」(Consell de Diplomàcia Pública de Catalunya, DIPLOCAT)的調查,該地區約有55%的人民支持從西班牙獨立。 加泰隆尼亞是在1714年被西班牙軍事佔領。當地750萬居民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化,經濟實力佔全西班牙的1/5。 與蘇格蘭不同的是,加泰隆尼亞人沒有被賦予獨立公投的權限。西班牙總理拉霍伊(Mariano Rajoy)多次強調,加泰隆尼亞「不能也不會發生」獨立公投,並表示已經做好準備,萬一出現類似的情形,會在西班牙憲政法庭積極翻案。 然而加泰隆尼亞當地政府首長馬斯(Artur Mas)仍積極地尋求在11月9日辦理獨立公投的可能性。他表示,「加泰隆尼亞人希望投票。我們希望投票成為決定自己未來的主人。」 「加泰隆尼亞公眾外交委員會」秘書長羅悠-馬林內(Albert Royo-Mariné)主張,西班牙應參考英國如何找到方法讓蘇格蘭人民表達自己的政治意願。「這是解決政治衝突的方法,…西班牙是個年輕的民主政體,負擔不起阻擋這類和平運動的後果。那樣做反而會對西班牙有危害。」 加泰隆尼亞當地也有反對獨立的人士。「加泰隆尼亞公民社會」(Catalan Civil Society)組織的副主席貝爾壇(Susana Beltran)便表示,蘇格蘭和加泰隆尼亞是兩回事:「加泰隆尼亞是個地區,不像蘇格蘭是個國家。」 根據路透社11日報導,民眾10日在「加泰隆尼亞國慶日」(Diada de Catalunya;Catalunya's National Day)前夕於巴塞隆納中部,共同點燃火炬呼喊獨立。 路透社指出,民調顯示760萬加泰隆尼亞居民中有半數想要獨立。而加泰隆尼亞地區領袖馬斯(Artur Mas)希望能在11月舉行獨立公投,正好是蘇格蘭投票打算離開大英帝國的2個月後。不過加泰隆尼亞的獨立公投不太可能發生,因為預料西班牙將宣稱這樣的公投是違憲的。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
  • 努斯拉等敘利亞反抗軍奪下戈蘭高地邊哨 

    新聞 努斯拉等敘利亞反抗軍奪下戈蘭高地邊哨 

    2014.08.28 | 08:08

    包含蓋達相關組織努斯拉陣線(Nusra Front)在內的敘利亞8個反政府團體昨(27)日奪下庫奈特拉(the Quneitra)邊哨,與控制戈蘭高地的以色列軍相距不到200公尺。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於台灣時間今(28)日凌晨報導,曾在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政府擔任國家安全顧問的米德羅爾(Yaakov Amidror)指出,與蓋達組織有關係的努斯拉陣線掌握庫奈特拉邊哨,對以色列來講自然是個重大消息。但他主張以國不要介入敘利亞內戰,只要在遭到攻擊時以及必須進行人道救援時再採取行動。 1967年「六日戰爭」時,以色列從敘利亞手中奪走了戈蘭高地,但敘國仍掌有庫奈特拉,當地迄今仍是廢墟。 《華爾街日報》(The Wallstreet Journal)也於台灣時間今日清晨報導,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勒納中校(Lt. Col. Peter Lerner)證實努斯拉陣線帶頭的敘利亞反抗軍已經控制了邊哨。 勒納中校指出,敘利亞反抗軍去年也曾奪取同一地區數個小時,但最後被政府軍擊退。 勒納中校表示,以色列將好戰份子出現在邊界視為一種威脅,但早已對此有所準備,已經增添偵防設備,並且將菁英部隊佈署在邊界。以國在戈蘭高地的部隊將採取守勢。 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明,庫奈特拉(英語:the Quneitra;阿拉伯語:القنيطرة‎)是敘利亞西南部庫奈特拉省的舊首都。庫奈特拉建於奧斯曼帝國時期,為商隊前往大馬士革的中繼站,後來演變成駐軍城鎮,人口2萬人,緊鄰敘利亞和以色列兩國的停火線。它的名稱在阿拉伯文中是「小橋」的意思。
  • 聯合國:「博科聖地」迫使65萬人流離失所

    新聞 聯合國:「博科聖地」迫使65萬人流離失所

    2014.08.07 | 08:18

    聯合國人道事務廳(OCHA)前(5)日指出,奈及利亞穆斯林激進組織「博科聖地」已迫使該國近65萬人流離失所。 聯合國難民署(UNHCR)也指出,約有1千人為了逃避「博科聖地」組織引起的戰事,躲到奈及利亞東北部邊界查德湖(Lake Chad)裏面1座無人居住的島嶼。這些人主要是婦女與兒童,現在迫切需要糧食、住所和醫療支援。 「博科聖地」組織單在今年就已經殘殺2千名平民,所到之處村莊盡毀,迫使成千上萬的奈及利亞人逃到鄰近的喀麥隆、查德、尼日等國。隨著政府軍試圖圍剿「博科聖地」組織,戰事愈發激烈,國際救援組織很可能需要準備設立一些難民營來收容被波及的平民。目前43萬6千餘名難民被安置在阿達馬瓦州(Adamawa)、博爾諾州(Borno)和約貝州(Yobe)。 「博科聖地」目前成為中文常用譯名,另有音譯為「波寇哈拉姆」(Boko Haram)。根據維基百科日文版說明,「波寇哈拉姆」(Boko Haram)是奈及利亞的薩拉菲聖戰主義組織。Boko是非洲最重要的3大語言之一豪薩語,意思是「西洋式的非伊斯蘭教育」;Haram是阿拉伯語,意思是「罪」。因此Boko Haram的意思是「西方教育是罪」。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