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張郅忻 | 關於記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張郅忻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新聞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宇宙之外的宇宙,讀鄭順聰《家工廠》

    新聞 宇宙之外的宇宙,讀鄭順聰《家工廠》

    2015.11.06 | 20:04

    「曾經,我想像這個世界,是顆水晶球,有個人在球外,觀察人類的行為;而那個人的世界,是我這個世界的擴大版,他住在更大的水晶球內,有另一個超越者看著他;順此,無限推衍,像電梯的鏡子映照人、人在鏡中、鏡中還有人……」在《家工廠》一書裡,鄭順聰回到童年,以孩子的眼光思索世界與周遭人事物,作者身在其中,有時又如水晶球外的人,觀望著自己與他人。家不僅是家,同時也是一間製造麵包機器的小工廠,故事裡的這些人那些事圍繞「家工廠」而生。 無獨有偶,賴鈺婷的新作《老童年:美好,很久之後才明白》(2015)也收錄一篇散文〈家工廠〉,描述家庭代工的童年時代,婆婆媽媽們以客廳為工廠,一起採摘龍眼、編麻繩花器、組裝風鈴、黏鞋底,忙碌的過程在記憶裡顯得溫暖。鄭順聰雖同是描述台灣七、八○年代的「家工廠」,卻是貨真價實的「工廠」,如〈工具〉一文,作者將平日工廠所用的工具擬人或擬獸化,不斷繁衍的螺絲、掠食者起子與螺絲、大嗓門的榔頭……,各司其職的冰冷物件,看似無情卻有情。 情之深濃,在〈疤痕〉一文深刻道盡,作者講述太太發現他身上的疤痕,一一追問疤痕的身世:「心理上別說,人的成長過程,身體傷痕多少都有,所謂的完美無瑕,乃純粹的理念、精神嗎啡,並不存在於真實世界。殊不知,每一道疤痕,都是暗藏秘密的考古遺址,細細挖掘,最終可能發現城市遺跡、沈船或是長毛象。而我挖出的,是小時候的工廠。」兒時因在工廠內玩耍,身上留下許多傷疤,傷疤如記憶的遺跡,藉此返回或留存過往。 失去是無可避免的,於是透過身體的傷痕考古:「我的身體,這處考古現場,不須斧鏟與刷子,用回憶細細挖掘,就是我家工廠、童年的遊樂地,雖多次改建,只要藉由身上的傷口,就可以重建,打開疤痕構築的糾結表皮,如掀起工廠的屋頂,我探頭,看到工廠裡頭,有指揮若定的爸爸,四處清掃整理的媽媽,揮汗勞動的師傅,還有我和弟弟追逐的身影,此處鑽入、彼處探頭,雖有傷口開綻,但總能安然無恙,隨著轉動的輪軸,與那整個時代,一起忙碌、成長。」最終離家的作者,頻頻回首,以書寫留下人物身影。 鄭順聰透過童稚的眼光,不帶批判描摹人物本身的遭遇。他們有些是家中工廠雇用的師傅,有些是街坊鄰居,有些是親朋舊友,各有身世與姿態。譬如〈師傅〉一文,作者從自身與宇宙之間對應關係的秘密,描寫父親經營工廠裡的一位師傅阿盧米,一度以為只有自己知曉這個奧秘的作者,發現原來阿盧米也知道:「有一次跟阿盧米在工廠鎖螺絲時,他瞪著孔洞中的迴旋紋路,一臉嚴肅地說:集中精神,順著這紋路旋轉而入,就會刺進空間的一個點,進入跟我們人類社會相同的迷你宇宙,也要當心我們背後,也有個人,在監視我們的世界,那個世界背後還有另一個世界存在……。」作者因而對於家境困難,無法升學的阿盧米多了許多敬意。 這層「宇宙之外還有宇宙」的思索,捕捉童年所見,為彼時人物地景留影,作者自身就像在宇宙之外的那人,看著童年的自己以及周遭人物。同時,彷彿亦是在說,這些人物故事背後,一條資本主義的鎖鍊,洶湧狂浪推動所有人的方向,每個人都似被擺放的棋子,背後皆有一雙看不見的手。 全書最後一篇〈太空〉似散文又如詩,他描述宇宙洪荒裡人身微渺:「所有的事物都是這樣嗎?最終都要被黑暗吞噬,監禁在寒冷的冬天?/停下單車,抬頭看天空,星辰點點,那冷寂的太空,是如此的浩渺,而我是如此微小、短暫,不及宇宙的一眨眼。」又思及此刻「我」的存在:「看著那顆星星,看穿了太空,到了另一個世界……/是誰在看著我呢?」宇宙看似消失了,復以其他形式存在。宇宙既在身外,任時空推動運轉;宇宙亦在身內,以細微傷疤,存留自身與他者的身世,永誌不忘。 作者:張郅忻(著有散文集《我家是聯合國》、《我的肚腹裡有一片海洋》) (編按:新頭殼網站與高雄獨立書店「三餘書店」合作,每星期五固定推出書評。)
  • 攤開城市的掌心,讀吳億偉《機車生活》

    新聞 攤開城市的掌心,讀吳億偉《機車生活》

    2015.10.02 | 22:11

    《機車生活》是吳億偉的第三本作品,封面上有一台拉風的打檔車。不知為什麼,總覺得那不是《機車生活》裡的「機車」。我心目中最接近吳億偉式的「機車」,在其中一篇〈白河時光〉裡現身: 「只要車速再慢一點,你會發現那黑色兜風五十是那麼眼熟,小毛頭不知死活,還穿著學校卡其制服就騎機車亂跑。那是你,真的
  • 書的重量:「三餘書店越南書籍展」整理筆記

    新聞 書的重量:「三餘書店越南書籍展」整理筆記

    2015.09.04 | 14:50

    三餘書店第二度舉辦「鄉音聲度:母語讀唱節」活動,去年邀請阮氏貞姐姐分享越南的文化與詩歌,今年則請蔡氏清水姐姐介紹家鄉順化的詩。兩位姐姐皆是我的越南語老師,對於越南詩歌產生興趣,正是在貞姐家學習時,貞姐自房間取來一鐵盒,鐵盒打開是一本本精美袖珍詩集。這次的越南書籍展覽,我其實很訝異姐姐願意出借她的珍藏
  • 難言之惡:讀葉佳怡《染》

    新聞 難言之惡:讀葉佳怡《染》

    2015.08.07 | 11:21

    葉佳怡的短篇小說集《染》敘述人潛藏的「厭惡」與「惡意」,人性之惡成為她構築筆下故事的核心。在書評篇幅有限的情況下,我想著眼於其中描述菲籍移工「莉莉」的2篇短篇小說。 2篇雖皆以「莉莉」為主標題,但「莉莉」在故事中的比重有異,敘事語言也不盡相同。第1篇〈莉莉之一:Burger王〉以莉莉為主述
  • 撿拾聲音的人:讀李時雍《給愛麗絲》

    新聞 撿拾聲音的人:讀李時雍《給愛麗絲》

    2015.07.10 | 14:20

    《給愛麗絲》是李時雍的第一本散文集,收錄作者自大學寫作至今逾十年的作品。〈後記〉提及取名《給愛麗絲》的原因: 直到後來,開始寫字,才發覺所有的文字都是音符,所有的書寫都有一種旋律,可以邊寫、邊唱,像在耳邊輕輕哼著的歌。我和媽媽說,第一本書我想取名《給愛麗絲》,她說:「好啊,那是我學會的第一
  • 讀徐禎苓《腹帖》  那些深邃而細瑣的痛

    新聞 讀徐禎苓《腹帖》 那些深邃而細瑣的痛

    2015.06.12 | 11:32

    與禎苓相識於連續幾日的交流會議,離開台灣,相同的成長脈絡長成血肉,儘管並非深交,卻讓在異鄉的我們覺得一體。 回到台灣不多久,便在人間福報副刊看見禎苓的〈拉窗簾〉。她細膩的描述自己與父親在窗簾拉開與否這件事上意見相左,父親喜歡大亮,而她習於隱蔽,從世代的差異態度,轉而談論到隱私與窺探的問題,
  • 文字與生命的相互指認,讀張亦絢《小道消息》

    新聞 文字與生命的相互指認,讀張亦絢《小道消息》

    2015.05.15 | 13:51

    因為一趟交流行旅,結識一群年輕的寫作者。不知為何,特別留戀與他們交談的情景。於是,回到台灣後,開始閱讀或重新閱讀他們的作品。 其中一晚,一行5人到了水畔一家咖啡館,揀了戶外位置坐下。如果那是一齣劇,我想,時雍和我應是台下的戲迷,順聰像是能言善道的主持人,引領話頭,又無處不能轉彎。2位主角分
  • 在黑與白之間:馬尼尼為《我不是生來當母親的》

    新聞 在黑與白之間:馬尼尼為《我不是生來當母親的》

    2015.04.17 | 11:49

    馬尼尼為的書寫十分獨特,難以用一種文類概括。有時候如同女性獨語般的私小說,喃喃訴說「母職」神聖性的另一面,幽暗惡臭重複的日常生活。 有時候是詩,「我在學漂浮。在窄小的房子裡漂浮。在孩子的身體裡漂浮。在床墊裡漂浮。」這裡的語氣與斷句許多是以句號完成,暗示了每一句的吐露與完結可能都在極不易的狀
  • 誰的黃金時代:重讀蕭紅

    新聞 誰的黃金時代:重讀蕭紅

    2015.03.13 | 11:46

    約是去年底時,蕭紅熱潮登陸台灣。許鞍華導演的《黃金時代》預告片在臉書流傳,電影還未來台,華美劇本已出版。被譽為集大成之作的葉君《從異鄉到異鄉——蕭紅傳》,修訂版正式在台灣出版。此外,香港藝術節主辦的三幕室內歌劇《蕭紅》亦在台北中山堂演出。各種各樣版本的蕭紅敘事,或者正說明難以
  • 走在顏彩般的文字路:讀江凌青《男孩公寓》及其他

    新聞 走在顏彩般的文字路:讀江凌青《男孩公寓》及其他

    2015.02.13 | 12:29

     「這些小事都陪伴著我來來回回地走在『異鄉生活』這片不斷變化著顏色的巨大草地上,讓那條熟悉的路隱約浮現,沒有明確的地標,但卻充滿唯有走過的人才認得的暗號。」——江凌青〈浮現的路〉 我時常在妳的文字看見色彩。2008年出版的圖文集《男孩公寓》以跳躍的感官、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