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財聯社10月10日電,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宗馥莉已於9月12日向娃哈哈集團辭去公司法人代表、董事及董事長等相關職務並已通過集團股東會和董事會的相關程式。(澎湃新聞)

 “為什麽那麽多父親辛苦一輩子打下的企業,交班幾年就沒了?”因為父親留下的不只是城,但二代接手卻失去了魂(企業文化)。傳人、傳錢、傳文化,其中最難的是文化。

我受邀在商學院及家族辦公室協會分享“傳承”, 一個文化清晰、價值一致的組織會顯著降低管理摩擦,提高決策效率。(圖/黃至堯博士)

我多次提出“文化回報率”這個概念,一個文化清晰、價值一致的組織會顯著降低管理摩擦,提高決策效率。

一勢傳承團隊所提出的企業傳承模型,根據我的研究,文化對於企業傳承至關重要。(圖/黃至堯博士)

一、傳人、傳錢,更重要的是傳文化

創辦人擔心“接班人能不能接得住”? 往往提前做股權安排、財務規劃……,但卻忽略了文化傳承。一勢傳承教練Nick孫致斌老師,擁有20年企業文化落地實務經驗,參與百起企業文化項目。Nick老師表示 : 「你可能覺得“文化”很虛,但它才是企業的內核“操作系統”沒有文化企業難持久。」

Nick老師在文化傳承分享中強調: 「企業決策、合作、處理危機,都是文化在起作用。當老闆不在的時候,員工的行為舉止就是這個企業的文化! 」 企業面臨客戶流失、利潤下滑……,表面是“管理無方”;實際上是“文化斷層”造成組織分裂,導致缺乏凝聚力跟向心力才會產生一連串的問題。

二、財富傳得了,靈魂傳不了

一勢傳承聯合創辦人洪廷安博士Dr. John Hung原德勤中國副主席,提出企業核心競爭力模型。(圖/黃至堯博士)

Dr. John強調在他輔導企業30多年中發現,企業倒在世代交接,很多時候是因為忽略了企業文化這個“無形資產”。企業文化包含做事方式、看問題角度和面對困難的反應。真正的文化從不是標語,而是員工在看不見的地方怎麽做決定。比如:

  • 當遇到挑戰來臨時,是抱怨停滯還是乘風破浪?
  • 當客戶投訴時,員工是推責任還是主動道歉?
  • 當利潤和誠信衝突時,公司選哪個?
  • 當危機來臨時,是躲還是抗?
  • 意見不一致時,是以個人還是公司利益優先?

Dr. John洪廷安博士以其自身多年的傳承經驗表示:上面這些場景員工展現出來的行為,就是企業文化真實樣貌。

三、文化斷層的三種典型表現為何?

兩代之間從滲透與融入兩個面向,家族傳承的人性因子。(圖/黃至堯博士)

家族企業沒有文化也就沒有了“靈魂”。我在過去20多年的傳承諮詢中見過無數類似案例,總結出“文化斷層”的三種典型表現:

  1. 價值觀衝突型

父親強調“人情”,兒子強調“制度”;一代重情義,二代講績效。結果老員工寒心,新員工不穩,組織裂縫越來越大。

  1. 身份疏離型

接班人想“做出成績”,刻意與父輩劃清界限:改logo、改定位、砍傳統部門。表面創新,實則在切割,否定企業過去的精神與文化積累。

  1. 執行形式化型

「企業文化都在牆上呀!」反正是天天看也沒人信。口號有一堆,但員工卻沒信念。企業文化就像空氣,只有創辦人自己清楚,二代、高管、員工各說各話無所適從。

四、企業文化如何落地?

環境、價值觀、英雄、儀式、網路等五大要素是塑造企業精神內核的基石。此模型綜合改寫自 Hofstede(1990)與 Deal & Kennedy(1982)之企業文化理論,被廣泛應用於組織精神與文化內核的研究。以下五大要素定義、行為、案例表格由:一勢傳承教練 Nick孫致斌老師整理。

要素定義典型行為代表案例
環境

 

Environment

包含工作氛圍、空間、溝通模式與制度規範。辦公室設計反映文化,制度鼓勵創新或合作。Google開放式環境、自由創新氛圍。
價值觀

 

Values

組織信念與判斷標準,是員工行為的指南針。公司決策、升遷標準、日常語言都能反映價值觀。Patagonia:永續第一

 

華為:以奮鬥者為本

英雄

 

Heroes

代表企業典範人物,激發員工認同與模仿。創辦人故事、內部榜樣、傑出員工。賈伯斯、張忠謀、馬斯克
儀式

 

Rituals

通過設計融入重覆、強化文化的行為與活動。年會、共識營、慶功、表揚儀式、新人訓、文化日等。迪士尼:新員工入園培訓「Traditions」課程。
網路

 

Networks/ Symbols

非正式溝通與人際連結象徵企業內部信任流。非正式聚會、社群、導師制度、內部社群平臺。Netflix透明溝通與開放回饋文化。

五、為什麽需要傳承教練?

很多老闆說:“我的企業文化我最懂,傳承我一直都在說呀?!”一勢傳承聯合創辦人洪廷安博士(Dr. John Hung)原德勤中國副主席表示:「文化不是“老闆講幾句話”而是系統工程。」創辦人認為大家理應瞭解他的想法。但文化傳承從不是單向灌輸,而是雙向塑造。須通過專業的“傳承教練診斷”邀請兩代人和核心團隊一起探討。傳承教練為企業帶來以下的價值:

1️中立視角
父子間有情緒,有歷史包袱,溝通易帶偏。傳承教練做為協力廠商較“中立”,幫雙方梳理清楚問題根源。哪些價值觀應該延續?哪些需要更新?

2️系統方法
傳承教練透過診斷工具,識別自我認知與價值觀的差異。提煉核心價值觀,並轉化為行為規範。比如,通過訪談、問卷、文化映射圖等方式,讓抽象的感受盡可能“看得見”。

3️持續落地
文化不是口號,而是需要通過培訓、儀式、故事傳播等多元方式輸出。傳承教練能提供結構化輔導,讓文化從理念變成習慣。很多企業最缺的就是文化落地機制。

六、文化建設的三步法:從理念到行動

根據迪爾&艾倫·甘迺迪在1982年提出的理論(企業環境/價值觀/英雄人物/文化儀式/文化網路),加上愛德格·沙因的沙因企業文化三層次模型(Artifacts, Espoused Values and Beliefs and Shared Assumption)一勢傳承教練建議,如果你正在考慮傳承,可以參考以下三步:

第一步:傳承診斷

梳理企業現有文化,訪談核心團隊與新一代管理者,找出價值觀差異與斷層。比如: 什麽是公司最重要的信念?創始人的信念有哪些是不能變的?新一代希望加入哪些新的元素?

第二步:文化設計

基於上述共識,提煉出5-7個企業核心價值觀,並轉化為可執行的行為標準。例如:“客戶第一”→“每一次決策都以客戶價值為核心”;“誠信”→“遇到衝突時,先選對,再求利”。

第三步:文化落地

文化一定要能落地,否則就只是口號。以下是 Nick 老師過往設計的案例,值得參考:

  • 培訓活動 : 量身訂制的企業文化團建活動!
  • 內部故事 : 短影音的“文化故事分享”活動。
  • 儀式設計 : “文化之星”員工表彰。
  • 文化滲透 : 年終尾牙與經銷商大會,必須結合企業文化進行設計!
  • 團隊決策 : 工作坊以文化作為討論基礎及決策原則。

文化不是口號,而是行動。當文化變成行為,變成習慣,傳承才算真正完成。

七、企業的靈魂,比利潤更重要

文章最後我想告訴老闆們,傳承就好比接力,我們要讓創辦人的信念在兒子的時代煥發新光。如果企業是飛機,文化就是發動機。發動機壞了,墜機只是遲早的事。當我們談“傳承”,請先問要傳什麽? 傳財富,企業也許能撐一時;但傳文化,企業才能長青。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