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著時序進入2025年,中國政府大張旗鼓地回顧去年的經濟成就與外交發展,又展望了今年將要提升多少的成效,最後以「經濟產量持續過大」、「科技創新能力增強」等斗大標語,為日漸衰敗的中國經濟蓋上遮羞布。
我們可以從兩則新聞來看中國經濟與社會早已破了大洞。
一是隨著天氣轉涼,必備的羽絨外套成為一般民眾保暖時尚的必備單品,然而去年底,浙江警方破獲了一起偽劣羽絨外套生產和銷售案件,當地服裝廠用碎絨、豬毛及狗毛冒充高品質羽絨,並以極低價格在市場上販售。據報導,該工廠生產的羽絨外套標示含絨量高達70%,但經檢測其實含絨量為零。這一案件揭露了市場中偽劣產品猖獗的現象,對消費者信任造成了嚴重損害。除造假外,一般羽絨外套也隨著品牌溢價或是鴨毛產量減少使中國打工人也漸漸買不起羽絨外套,在微博上可見「羽絨服為什麼割不動年輕人」等HashTag。
二是近日陝西省一所高職發生學生疑遭霸凌後墜樓死亡事件。校方迅速封鎖消息並干涉家屬求救,引發大規模抗議。示威者要求真相,並指責校方包庇涉事學生及處理不當。抗議迅速擴大至數萬人,並與警方爆發衝突,成為中國近年最大規模的示威之一。官方稱死因為自殺,但家屬與目擊者懷疑學生被推下樓,事件仍在進一步發展中。
這些事件的發酵,正是由於中國政府不願或無力介入,讓問題變得更加深重,並傷害了社會的基本信任。面對群眾日益上升的抗議和不滿,中國政府必須重新檢討其監管和責任機制,否則這樣的悲劇將不斷重演。

圖為陝西暴動現場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