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資訊網路迅速的普及,人民對於日常網絡媒體的使用可以說是唾手可得,就如同喝水一樣再日常也不過。然而,近年在媒體使用上,面臨到大量的「假訊息」、「假新聞」等資訊問題,讓特定意識形態不斷的「被型塑」,導致衝突對立的升高,嚴重撕裂社會的和平。筆者認為,身為E世代的一份子,當新聞媒體不再自由和自律時,要如何制衡這隻「媒體怪獸」成為這個世代最重要的課題。

在民主政治中,「媒體」被視為在行政權、立法權及司法權以外的「第四權」,新聞媒體透過報導,協助人民監督政府、防止政府濫權。但近年隨者台灣政黨政治蓬勃發展,新聞媒體似乎不再自律及自由,各家媒體為了收視率和流量不擇手段,總會擷取一段事件的特定片段,成為特定政黨大外宣的利器,造成社會意識形態衝突對立的升高。

以日前517在立法院院會所爆發的衝突事件來看,過往被視為較親藍的媒體中天新聞,不管在新聞剪輯或內容標題,絕大部分都在批評執政黨作亂、傲慢;較親綠的媒體三立新聞,則多半把藍白的惡行惡狀報導出來;而網路平台Youtube及社群平台Dcard的留言處,則因使用者的年齡關係,可以看見民眾黨的支持者「小草」四處留言,大量轉發被媒體和政客「特意」剪輯過的影片,出征執政黨。由此可見,明明同樣的事件,在新聞媒體「精心」設計下,卻有了不同的結果,而民眾依照自身的立場和理念,選擇相信自身觀注的新聞媒體所製造出的報導,就如同電影「周處除三害」一般,只願相信尊者所說所做的一切,不願接受其它不同立場的訊息來源,實為民主悲歌。

台灣身為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在這片土地上,人民可以隨時隨地表達想法和看法且是不受公權力介入的。但現今的社會,因為政黨衝突對立的升高,只要與自身立場不同的人在網路社群發表意見看法,就會被莫名冠上1450、綠蛆、憨粉、雜草、塔綠班等標籤,讓那些真正願意關心政治、願意表達自己想法的人感到無奈和無力,進而遠離公共事務的參與與討論;甚至「政黨傾向」已成為現今青年朋友在交友、擇偶前考慮的一大因素之一。筆者認為,會造成上述情形的發生,新聞媒體要負起最大的責任。現今因為在媒體特意地操弄下,讓那些原本少數激進的聲音被擴散到無限大,倘若新聞媒體在一開始能夠客觀中立的去報導特定事件的前因後果,讓人們可以自由地批判與選擇立場,而不是「被動的」被型塑意識形態,或許能使社會更加和諧。

第四權在資訊網路蓬勃發展下,不斷的擴大及提高權力,媒體可以自由地帶風向及操弄民粹,似乎是誰掌握了媒體誰就掌握了國家。然而,正當新聞媒體變得更加無法無天的同時,人們又不希望公權力介入新聞自由,導致「制衡第四權」的議題變得更加棘手和困難。筆者認為,比起中國政府想要武統台灣的現實,新聞媒體第四權所帶來的威脅更加可怕,政府與人民應當思考要如何約束這股擴張中的恐怖力量,同時,媒體與政客也應當檢視自身對於媒體使用的道德及自律,切莫為了自身的私益,濫用憲法所保障言論自由。

「Freedom is not free」,期許新政府能夠正視第四權的問題,共同來守護台灣得來不易的自由民主,同時,也希望閱聽人在接收新聞時能夠多看不同平台的報導再做分析批判,加強媒體識讀能力。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