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看到公督盟臉書粉專上,貼上了「國會濫權,民主倒退,公民搶救,立院集結」的活動資訊,或許只是民間社團間互助性的轉傳,但儼然已讓向來自許中立客觀的公督盟,逾越了應有的份際,讓人不禁開始懷疑,近期屢屢跟經民連、台權會、台灣基進等綠色周邊組織站在一起,莫非真是想選邊站了?
(唉!知道您們慘澹經營,要個辦公椅還得上網徵求恩典牌,還賣起桌遊想要開拓財源,難道正因如此,才需要找顆大樹來靠?但如此「不演了」的模樣,也太明顯了吧!)

攤開該活動的宗旨,逐一檢視,顯然都存有著若干爭點:

一、國會改革不應破壞權力分立,不應侵害人民權益。
爭點:國會改革法案,藍白宣稱是賦予立委應有的監督權,而綠營覺得是擴權,孰是孰非,那得大法官來論斷,試問這些主辦單位是大法官?怎麼判斷破壞權力分立?倘若藍白多數表決的法案真有違憲之虞,綠營大可申請大法官釋憲,待結果揭曉,確定違憲,不就可打臉藍白,也讓人民知道國會多數在亂搞。但在未經大法官宣告前,就這幾個團體說了算?您們才是越俎代庖、破壞憲政體制的幫兇吧!

二、退回國會三法,由委員會重審,517議事錄不予承認。
爭點:517所援引的議事程序,包括啟用舉手表決手段,都是有所本,可以明確的舉出哪些過程違反程序正義麼?好歹法條規則也羅列出來,要押著人家認罪也才有得畫押。如果沒有,頂多只能批評「合法、不合理」,指責藍白挾著多數欺壓少數,根本沒有要求重審的正當性。倘若稍有不如綠營之意,就如法炮製的要求重審,那才真叫做行政權轄下的「立法局」吧!

三、拒絕立院變人大,抗議藍白沒收民主。
爭點:這就更荒謬了,動不動就把中國人大搬出來相提並論,就貼上「台灣香港化」的標籤,莫非賴清德也跟習大大一樣,變成皇帝了?風馬牛不相干的類比,顯見活動本身根本心虛,才會極盡抹紅之能事,訴求最廉價的愛國主義。

四、委員會應實質討論各黨提案:停止濫用「逕付二讀」、「全案保留」、「封殺
提案」、「散會動議」。
爭點:基本上諸如逕付二讀等議事攻防手段,基於「委員會中心主義」,我也贊同應該廢除「逕付二讀」等規則,讓所有議案都必須經過委員會的審議,讓正反意見充分被揭露、被討論,立法品質才能更臻完善。但試問......過去八年,公督盟怎麼不說(過去或許曾提點,但僅止於呼籲,從未有過如此悍然抗爭、還不惜走上街頭的舉措,強度差很多耶!),是怕了老柯?還是睜隻眼、閉隻眼,顏色對了就打馬虎眼,大家心照了!

五、沒有討論,不是民主;全案保留,等於沒審;封殺提案,威權復辟。
(爭點:討論自然應該充分,但絕對也該有個限度。諸如各個委員會的質詢,通常會規定本會委員10分鐘、非本會6分鐘,藉以控制會議的時間。基此,意見表達的時間與次數,若能在立院的內規中予以明定,要怎麼暢所欲言,相信沒人反對。但問題在於,居於少數的綠營,壓根就是將討論當作是議事攻防的手段,藉由冗長發言的方式,希冀無限期延宕國會改革、或要說擴權法案的審查,如此沒完沒了的討論,何時能終了,公督盟,您說說看啊,有更高明的見解嗎?)

綜合以上爭點,您覺得,身為一個中立客觀的國會評鑑組織,適合撩下去參加這種陳抗嗎?

公督盟若真要秉持中立的屬性,終究還是得將自己身為客觀性「評比國會議員」的宗旨顧好,而不是主觀性的成為使命型的公民團體,逕自評斷政黨間議事攻防的良莠,淪為特定政治意識型態的側翼團體。
換言之,您們真正該做的,是把上周各種脫序行徑,諸如飛撲、襲臀、摔人、搶劫等乖張行徑,好好的按組織所訂立的評比規則酌情扣分,而後召開記者會公布給國人知悉,以儆效尤。至於這種聲援行動,自有一大堆扈隨團體會執行,不用勞煩您們這樣的中立團體來奧援。無奈啊,自從公督盟執行長說了蔣萬安是狗,之後又跑去參加陳明通教授幫小智喊冤的記者會後,向來中立自持的立場,似乎悄悄偏移了,而且偏得嚴重,不覺得麼?
要當親綠團體、還是要回歸中立角色,全在您們的一念之間。終究還是期待台灣可以有個秉持中道的評鑑力量,但願公督盟還是要堅持中立的底線阿!加油!切莫淪為「督藍盟」,專門只會「督藍」而已!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