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在「2023台灣經濟發展論壇」中提出,若當選,他將首先解決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問題,並重啟服貿與貨貿談判。該項政策旨在增加兩岸互信,包括:增加60個航點和大量航班,以促進更多中國客來台。此外,他也端出希望中生來台就讀和就業的政策牛肉。這些政策表面上是為了建立兩岸之間的真正友誼,但其背後所隱藏的意圖和潛在風險,是我們必須審慎思考。

中國青年失業率與對台灣青年就業的影響

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7月間,1624歲的青年失業率從1月的17.3%上升到6月的21.3%,然後在7月回落到19.9%。這一高失業率不僅暴露了中國經濟的問題,也對台灣青年就業市場帶來直接影響。在中國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允許更多陸生來台就學和就業可能會加劇台灣年輕人的就業困境,龐大的競爭壓力,可能影響台灣青年的就業機會、工資水平和工作條件,其所面臨的低薪困境可能將因此進一步加重。

過分依賴中國的社會影響

過度依賴中國的經濟策略將會對台灣的經濟安全構成強大風險,在國際局勢變化巨大的今日,過度依賴單一經濟體可能限制台灣在參與國際事務的自主性和策略靈活性。這種經濟上的過度依賴可能在未來的國際經濟衝突或政治動盪中,讓台灣處於不利地位。

此外,開放大量中客來台觀光也引發國人對旅遊品質和社會影響的擔憂,旅遊業對國內經濟有正面貢獻,但如果不控制旅遊人數和質量,可能會對台灣的環境、文化資產與當地居民的生活品質產生負面影響。一旦旅遊資源遭到過度消耗,台灣的觀光業將會進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是真友誼還是真威脅?

侯友宜主張開放中客、中生來台就業時,必須全面評估其對台灣就業市場、經濟安全、社會安定的潛在影響。雖然該政策可能會為台灣帶來短期的經濟利益,但長期來看,其將會對台灣的經濟獨立性、社會穩定和國際地位帶來負面影響。因此,該政策是真的代表兩岸之間的真誠友誼?還是對台灣國家安全構成真正的威脅?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