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葉倫的訪華,象徵著全球兩大經濟體之間的緊張關係繼續發酵。美國和中國,這兩個曾經的盟友現在卻處於相互角逐的局勢,尤其在半導體技術領域的競爭更是白熱化。就在葉倫準備訪問中國的同時,美國正在考慮對中國實施更嚴格的半導體出口限制,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了美國對中國科技崛起的擔憂。

這不僅是美國第二位高級官員訪問中國,而且在葉倫之後,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也可能成行。這種頻繁的高級級別訪問,增加了兩國之間的溝通,從而有助於避免誤判,降低雙邊關係進一步惡化的可能性。然而,儘管這些訪問增加了雙方溝通的機會,但是考慮到目前的情況,我們仍然不能樂觀地認為兩國的關係將趨向於和緩。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今年6月18日和19日訪問中國,成為五年來訪中最高級別的美國官員。雖然他的訪問在一定程度上舒緩了雙邊關係,但是在訪問結束後不久,美國總統拜登把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稱為“獨裁者”,這引發了中方的強烈抗議,並導致美中關係再次變得緊張。

此外,美國也計劃在6月底前對中國的半導體出口進行更為嚴格的管制。此前,為了削弱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力,美國已經禁止將最高級別的AI晶片(主要由輝達和AMD生產)出口到中國。而現在,美國計劃將一些性能低於之前規定的AI晶片,也列入禁止出口的名單,只有獲得美國商務部的許可證才能出口。

另外,美國也對半導體設備的出口進行了更嚴格的管制。例如,荷蘭ASML公司生產的光刻機,其中最先進的極紫外光刻機(EUV)已被禁止出口到中國,而次一級的深紫外光刻機(DUV)也被列入了禁止出口的名單,即使是舊型的機器也不能輕易出口到中國。這一政策的結果是,中國已經購買的數十台深紫外光刻機可能會因此陷入困境。

在這種緊張局勢下,葉倫的訪中之行依然成行,這反映出美國和中國都認識到,兩國之間的競爭格局難以改變,並且這已經不僅僅是短期的貿易戰或關稅戰,而是一場長期的競爭。在這種競爭的大背景下,兩國需要保持高級別的交往,以避免因缺乏溝通導致的誤判和衝突。

高層的訪問和會面,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有助於緩和兩國關係,但是它們不太可能改變兩國之間的競爭格局。美國將繼續在地緣政治上對中國進行圍堵,並試圖在科技領域阻止中國的發展。至於這種情況何時才能結束,一種可能的結局是中國最終撤退,不再具有與美國競爭甚至威脅的實力;另一種可能的結局是中國突破美國的地緣政治和技術封鎖,美國承認無法壓制中國。

至於葉倫訪中可能帶來的具體成果,我們可以持續關注和觀察,但不必對此抱有過高期望。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葉倫可能會與中方討論中國新版的“反間諜法”的範疇,以及在新疆的人權問題。此外,她可能會對美國對美光科技的禁令提出反對意見。無論如何,我們可以期待,葉倫的訪中將為我們提供更多關於美中關係未來走向的線索。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