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自由時報6月25日A3版「聯手府院出招 賴奪議題發球權」報導,備戰大選,賴陣營提前排兵布陣搶佔先機,並積極籌備政策主張。據悉,賴清德除邀集產學研界組成讀書會,就各項議題交換意見,也深入第一線聽取民眾及產業的心聲。

前述「傾聽民意」的作法,令人想起10年前,2013年中元節前夕,天秤颱風襲台,台中以南各縣市都宣布停班停課,只有台南維持正常上班上課。天秤颱風來襲當天是無風無雨的晴天,網友稱「神準預測」的賴市長為「賴神」。事實上,賴市長是清晨四點到應變中心,聽取氣象局及成大防災研究中心簡報,研判未到放假標準,不到五點,逕自宣布台南維持正常上班上課,這是賴市長傾聽專業人員意見後的正確判斷,而不是「神威」的結果。

查2015年2月5日出版《看見未來─賴清德的新政實踐》,該書作者蕭富元在「後記、賴清德Q&A」記載下列內容,Q:人家叫你賴神,你喜歡嗎?A:稱呼我為神,是溢美之詞。就是個綽號,聽到人家這樣叫我,我會不好意思。我想,賴神的英文就是Listen(傾聽),每次叫我賴神,就是叫我傾聽各界的聲音。

又查該書第174~177頁敘述有關解決偏鄉地區學生搭公車上學的困境,賴清德市長在一個月內開了兩條專門載學生上學的勵學公車,另外一條在更偏遠的南化,只為兩個孩子而開。2014年9月1日賴市長陪兩兄弟一起搭綠27公車上學,賴市長說:「我們看的不是念書,而是他們和那個區域孩子的未來。一年花個幾十萬,這筆錢市政府不能省。」這是傾聽民意的實踐案例之一,值得肯定與讚許。

再者,李前總統登輝先生在《看見未來》推薦序「兼具實務與藝術的城市經營者」指出,「我對賴市長最深刻的印象,是當多數台灣政治人物都迷信『討好選民』的步數時,賴清德選擇走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他抑制浮濫的颱風假、……、堅持不編列議員小型工程、將約聘人員公開招考以杜絕關說,都是難得可貴的行政革新措施。台灣就是需要這種敢於改變的人,國家才可能進步。」

尤其引人注意,李前總統在「推薦序」的結語指出,「台南歷史悠久、城鄉並存,是台灣味最濃厚的城市。這樣的城市文化底蘊,遇上一位具有醫師濟世情懷與企業經營理念的市長,果然擦出了強烈的火花。因此我樂於以此序來祝福並期望在賴市長的領導下,未來的台南除了是文化首都,更成為台灣的治理典範,而這種影響將不僅在於台南,而會是點燃台灣治理革命的火種。」

事隔9年(2015年~2024年),賴清德先生將參與2024年總統大選。「賴神」、傾聽(Listen)與前述「會是點燃台灣治理革命的火種」可能具有特殊意義,2015年李前總統對賴市長的祝福與期望,希望能有所成,民主治理更加進展,天佑台灣。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