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的中華民國台灣即是我們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但這已經不是台灣主流民意了。主流是83.2%認為自己是台灣人。

「台灣人」之身分認同的覺醒起於日治時期一九二0年代的新文化運動;一九九八年終戰週年前夕,李前總統提出凝聚「新台灣人」的共識,退出國民黨後的李先生,更確立「新時代台灣人」概念: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台灣不屬於中國,是無庸置疑的事實,因此台灣不必談論與中國進行所謂的統一,只要依據主權在民、民主自決的原則,將認同台灣的意志轉化為正名、制憲的動力,勇敢開創台灣的新時代。

台灣前後任總統分別訪中、訪美,規格及待遇截然不同,在美國蔡英文就是堂堂的「蔡總統」,訪中的馬英九成了「馬這個」「台灣地區前領導人」。向東走、向西走,蔡馬二人映射出兩種身分認同。

馬英九訪中喊出「振興中華是兩岸中國人不可迴避的責任」。民主進步黨臉書發文批馬英九到底是哪國人?更說出「我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前立委郭正亮三十日於是於新聞大白話中暴怒質問:「賴清德是代表台灣民族主義跟中國民族主義對決嗎?」

郭正亮曾是民進黨不分區立委,不會不知道民主進步黨誕生於英烈們以血淚身軀灌溉的歷史苦難中, 半個世紀以來以蔣政權以國家暴力加諸於台灣人身上的「中國人身分認同」,隨著民主化潮流,本土意識生根下,歷史的脈動已漸漸擠壓出台灣主體認同的追求。本土政黨只是明白地確認了台灣人的身分認同,這是台灣要走向國際,團結禦敵的基礎

李前總統晚年強調台灣人民的共同體意識,必須是民主的,不是民族的,台灣民族主義若與中華民族主義抗衡,力量懸殊;然而「民主台灣」與「封建中國」抗衡,就不只是小國面對大國的無力。在民主、自由、多元、開放的有機體,公民是基於對民主理念的服膺而選擇共同生活於台灣,此必能超越地緣或血緣等非民主因素之湊合

李前總統不談台灣民族主義,思考的是新台灣人的自覺。他認為透過公民意識、社區營造、土地認同,凝聚生命共同體之台灣意識,才是「新時代台灣人」奠定新國家的基石。

 民主進步黨FB大膽po文「我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讓台灣人在時代掙扎的面容中,現出更清晰的自我值得肯定。日前宏都拉斯的斷交也欣見外交部轉向雙重承認的政策,台灣、中國涇渭分明,但這不能只是說說而已,必需深化台灣主體認同的論述,建構新台灣人的身分認同。有朝一日,終能以獨立國格迎靈祭拜先烈。

深化「新台灣人」的論述,本土執政黨不必恐懼會流失選票,據「正常國家基金會」近日民調:在台灣未來主權的選擇上,有54%民眾支持台灣獨立。對民主化的深入來說,必須開始於對固態依舊的結構進行改革(如中華民國憲法等),而基礎就是確立新台灣人的身分認同,當台灣人願意關注自己的歷史,便對土地上的苦難及「難產」的國家產生情感,那麼都會用心於對台灣所面臨的相關問題進行討論,進而深化了台灣國家認同。如此本土政權才能永續紮根於台灣這片土地!

文/朱孟庠(李登輝基金會前副秘書長)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