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國晶片法案補助,台灣半導體產業將面臨重大決策。根據經濟數據,2021年台灣的半導體產值達到1.2兆新台幣,占全球市場份額的約20%。然而,面對美國晶片法案補助,台灣企業需仔細衡量其利弊。

若台灣企業選擇接受美國晶片法案補助,將可能獲得龐大的資金支持,有助於提升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美國政府承諾投資約520億美元用於晶片產業補助,以強化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然而,此補助計劃中的限制條款,例如限制在特定國家擴大半導體產能及禁止與有疑慮的外國實體從事聯合研究或技術授權等,無疑將對台灣企業的國際合作與業務拓展造成一定壓力。

台灣半導體產業也應該審慎考慮美國晶片法案補助的影響。因為接受補助將帶來資金支持,但同時也將受到美國政策的制約。不接受補助則能保持現有的合作模式與國際市場布局,減少受制於美國政策的風險。然而,失去補助金的支持,企業需要更自主地研發並投資於產業創新,才能維持在全球競爭中的優勢。

此外,劉德音提到,隨著人工智慧(AI)時代的來臨,高效能運算將成為未來半導體產業的驅動力。根據市場調查數據,預計到2025年,全球AI芯片市場規模將達到717億美元。無論是選擇接受或不接受美國晶片法案補助,台灣半導體產業都需要將高效能運算視為重要發展方向,以確保在未來科技浪潮中立於不敗之地。

總之,台灣半導體產業在面對美國晶片法案補助的選擇時,應該根據自身戰略目標,以及國際市場和競爭環境,審慎衡量各種因素。一方面,接受補助能為台灣半導體產業帶來資金支持和技術提升的機會;另一方面,保持獨立則有助於維持現有的國際合作關係和市場布局。無論最終選擇如何,台灣半導體產業都必須不斷創新,積極投入高效能運算和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的研發,才能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