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做了件膾炙人心的事:在舉行「公辦政見發表會」的現場懸掛票投國民黨王鴻薇就是鼓勵習近平武力犯台大型橫幅。王鴻薇曾在中共喉舌央視的節目上,公開貶抑台灣的民選總統為台灣地區領導人,作為中共的統戰宣傳喉舌,讓人懷疑其對國家的忠誠度。王不敢興訟於「台灣國」理事長陳峻涵,是心虛。陳是警醒台灣人國家安全的重要。

李明哲於中國服監五年的洗腦學習中常常被迫收看「海峽兩岸」:共產黨的黨營媒體邀台灣政治人物上此節目,基本都是在羞辱台灣自身的主權,貶低台灣國格,王鴻薇就是其中之一。配合中共統戰王於節目中稱蔡總統為「領導人」,根本不承認本土政權。然此立論何以仍有特定族群支持?因為在台灣民主進程中,國家認同分裂始終無解。基本上中國認同者覺得本土政黨的執政是自己家園的摧毀,對此吳宜農胸襟廣闊,提出唯「深化民主」,嚐到民主果實,才能化解這一族群其內心的恐懼。

吳怡農父親吳乃德是知名學者,耶魯大學畢業後就職於高盛集團,2013年放棄美國籍及高薪所得,2014-2015年吳已34歲,進入中華民國陸軍特戰部隊服役,其實國民35歲就可免服兵役,他卻專程回台服兵役,與國民黨那些權貴之子想方設法逃兵役相較之,凸顯濃濃的愛台情操吳成立《壯闊台灣》後盾計畫,立志建立民間韌性,發展國土防衛全民部隊的概念認為必須嚇阻中國侵略,才能避免戰爭。

相反王鴻薇所屬之深藍的國族認同,是台灣的內憂。李前總統晚年為何心心念於「二次民主改革」,就是以社區認同取代血緣認同,以新時代台灣人的概念解決國家認同的分歧。首要精神就是「脫古改新」而非「托古改制」,簡單的說就是做個有本體意識的新時代的台灣人。新台灣人有自己的文化高度與國族認同,不會在中國封建體制的循環下找出路

對台灣而言,深化民主跳脫中國封建文化,談何容易?頑固深藍不斷製造仇恨,已是嚴峻的國安課題。深藍不妨聽聽已故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其駭人的批判:一九八八年十一月劉接受香港《解放月報》專訪,記者問「那什麼條件下,中國才有可能實現一個真正的歷史變革呢?」劉勇敢直言:「三百年殖民地。香港一百年殖民地變成今天這樣,中國那麼大,當然需要三百年殖民地,才會變成今天香港這樣,三百年夠不夠,我還懷疑。 」想想劉曉波所言,專制中國與民主國家差距有多遠? 深藍不抗中,至少該反共吧!

再說上個世紀初一九0九年魯迅由日本返回中國,他棄醫從文挺身揭露中國封建文化之惡,一九一八年以《狂人日記》批判:中國歷史頁頁書寫著「仁義道德」,實際字裏行間都是「吃人」二字。天朝主義朝代更替政權易手,依然是獨裁帝制。五四新文化運動後,也無法改變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儒教文化馴服國民本性,吃掉獨立人格。

深藍要台灣人做中國人,聽聽中國思想家清楚點出中國封建文化之腐朽。對照吳怡農能姿態優雅的面對滯台中國人的抹黑?吳身體力行,告訴大家我們都是新台灣人台灣沒有分裂的本錢,其風範彰顯愛台之心!

朱孟庠   李登輝基金會前副秘書長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